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海外华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民远渡重洋谋生者多在1902年左右

22-6-9 07: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56| 评论: 0|原作者: 黄金棠

摘要: 据新西兰华侨历史资料记载,新西兰是1852年发现黄金矿的,但当时未曾引起世人的注意。1860年以后,澳洲和新西兰先后发现了五大金矿,消息传开,顿时轰动全球,引起大批移民到此淘金。开始是欧洲移民,后来淘金热引发 ...
据新西兰华侨历史资料记载,新西兰是1852年发现黄金矿的,但当时未曾引起世人的注意。1860年以后,澳洲和新西兰先后发现了五大金矿,消息传开,顿时轰动全球,引起大批移民到此淘金。开始是欧洲移民,后来淘金热引发了中国大批的移民潮。澳洲和新西兰被称为“新金山”,以别于美国的“旧金山”。

早期进入新西兰的中国移民多来自澳洲,1846年第一批契约华工121人从中国厦门乘船进入澳洲悉尼。去新西兰淘金的消息至1871年才传到中国,大批华人前去当矿工,最高时高达到4万人。当时正值广西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清朝政府追杀之际,大批男子就毫不犹豫地自愿加入“卖猪仔”的华工行列,乘大帆船出洋参加新西兰的淘金运动了。

瓜岭村海外华侨的基本情况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有古老的华侨历史文化,瓜岭村民历代沦桑,世代耕耘,以农为业,亦素有出海外谋生之风。据有关村中历史资料查考,本村村民早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即太平天国运动的第六年,巳有首批先民先后到美洲、澳洲、新西兰淘金。传闻开始去时先借水脚(使用费),立契约。从香港或澳门落脚,坐“太古行”三枝桅帆货轮船去,传闻时间长则个多月、短则亦需25天以上,坐的是下等舱,可以说是暗无天日。

他们带去随船食用的只能是家乡风味的咸菜、榄角(乌榄制品)、炒米饼、糖环之类的食物。如遇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或大船遭海盗、土匪蹂躏洗劫一空更是不堪回想了,自古有话“险过趁洋”。1885年,传闻本村人与邻村朱姓人同船沉没,后只剩一人爬上桅杆顶获救,其余人葬送海底。几天前,我无意中看到刘逸生所著的《史林小扎》,第363页中一篇“一串惊心动魄的数字”的文章里反映清朝光绪年间顺德人谭乾初到美洲古巴抄得当地英总领事署有关华侨到古巴(卖猪仔)海途中在船上死亡的部分记录,读后使人毛骨悚然。

现摘录部份内容如下;“1847年,由厦门来两批共来612人,在船上身故者41人。1853年由厦门来九批,澳门来五批,共5150人,在船身故者843名。1854年由汕头来三批,澳门来一批共1750名,在船上身故者39名。1855年由汕头来四批,厦门来一批,澳门来一批,共3130名,在船上身故者145名。1856年由厦门来三批,汕头来四批,澳门来三批,香港来四批,共6152名,在船身故者共1182名……

1869年由澳门来到19批,7340人,船身故者1475人。据统计,从一八六三年间,去古巴卖猪仔的华侨十四万三千零四十名。船上身故者达七千零三十二名,船上身故者约占12%六。能上得岸去的人只能被关进拘留所内,然后以每人七十比索的身价拍卖给种植园主为奴。他们在甘蔗,烟草,咖啡种植园内受尽折磨……这就是一百多年前华侨在海外的遭遇。以上数字只作读者参考。

村人远渡重洋谋生者多在1902---1903年之间

从1866年至1930年以前,移民到新西兰的华人,只要交三十英镑人头税便可入境,据查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村人远渡重洋谋生者多在1902---1903年之间。当时占村中男丁居乡者50%以上。一般移民初到之时以耕菜园、卖水果、理发、洗衣店业为多。有些华人在街上零卖水果。外国人可随意任取而不付分文。如讨钱只得到拳打脚踢。苦不堪言。侨民中有部分人去参加淘金。侨民不论贫富,回乡时都尽能力捐助公益。修祠堂、办学校、兴修水利、救助扶危、搞好村民自治,搞好护村设施保家乡都是他们华侨回乡的首选和共性。

二十世纪初,出异国谋生的乡人,只有堂兄和堂弟,女性家眷都只能留在家乡,他们在异国他乡只能埋头苦干、省吃俭用,按时汇款回乡,将血汗钱用到养家糊口等最需要的方面上去。他们每五年或十年才回乡探亲一次,对他们这种人有一个统一称呼叫“金山佬”。男子大了,一般十八岁就随父出海外谋生,到了婚龄才回乡结婚,以便传宗接代。因为二战前中国人地位低,外出的劳工不能将家人带到外国去。有些“金山婆”在日寇侵华时,因邮递不通,生活无着,往往饿死家中。

回乡举办了增城县第一间民办小学校


也有相当一些老华侨,在异国他乡无着,连回乡的水脚都无法解决,只能终老海外。1941年后,当局才答应以保护华侨家眷为由,准许带家眷出国躲避战祸,但每名家眷要缴保证金二百镑。丈夫在外,老婆在乡下也会终老,乡下屋内“无后”,为了继承“香火”,只能用过继来传承。20世纪四十年代,有人粗略计算过,本乡就有五至六成都是外乡人补充继入的。其实华侨回乡一趟也不容易,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为了简化婚事,如同公鸡拜堂的故事在本乡里也是经常发生的。

由于华侨在村中人数比例较大,他们认为在家乡要保护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头等大事。长期在海外受西方新文化的影响,他们曾在1912年积极集资一万五千元回乡举办了增城县第一间民办小学校,当时的民国政要纷纷题词,悉数刊载在校刊上。并购置了广州校产,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又在1928年集资四万余白银建造了两座炮楼。

“世事沧桑多变幻,物换星移几度秋”。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内人口一千仍未足数,而海外侨胞巳两千余人。从1856年第一批出国至现在已经160余年了,在海外谋生的华侨巳繁衍到第七、八代了。瓜岭黄氏祖先遗传的黄氏认祖诗永远催人奋发,激人上进:“骏马登程出异乡,男儿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尤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奉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就是瓜岭村侨乡文化的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