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朱村街山角村留存着众多祠堂古宅 是现代生态农业观赏和旅游目的地

22-7-5 03: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87| 评论: 0|原作者: 李绍雄

摘要: 山角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北部,距离朱村街道办事处7公里,与荔城街百花林、朱村街丹邱村、山田村相邻,辖罗山角村、樟油元村、西井村、墩岗村等自然村,共14个经济合作社。该村为朱村街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所 ...
山角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北部,距离朱村街道办事处7公里,与荔城街百花林、朱村街丹邱村、山田村相邻,辖罗山角村、樟油元村、西井村、墩岗村等自然村,共14个经济合作社。该村为朱村街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所在地之一,也是现代生态农业观赏、体验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世居村民有吴氏、罗氏、黄氏、马氏、池氏、伍氏、林氏、沈氏。村建于南宋。吴氏先祖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从广东清远迁入本地,为客家民系。另一支吴氏聚居于罗山角村,先祖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从福建迁入广东新丰,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从新丰迁到本址,为客家民系。


宋元时期迁入现址的还有罗氏、马氏、伍氏、林氏。罗氏现聚居于罗山角村,先祖于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从南雄珠玑巷迁入新会;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从新会迁入本地。马氏聚居于墩岗村,宋朝时从河北经福建迁至广东博罗,宋末从博罗铁场迁入现址。伍氏聚居于西井村,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从东莞西井竹山迁入。

聚居于西井村的还有林氏,元元贞元年(1295年)从东莞清溪西井竹山迁入。聚居于墩岗村的有黄氏、池氏、沈氏,黄氏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从增城派潭迁入;池氏也是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从新丰县迁入;沈氏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从增城塘岗迁入,再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移居现址。该村人文荟萃,存有吴氏宗祠、马氏宗祠、洪圣公庙、墩岗围龙屋及粤客族群的传统民居。

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以“九厅十八井”的布局层层递进,寓意族群齐心协力,蒸蒸日上。“九厅”指门楼、下厅、中厅、上厅、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十八井”包括五进厅、横屋各五井、楼背厅八井。门额阳刻“至德堂”三字。“至德”一词源于《论语·泰伯》,以堂号表明宗支源于泰伯。

回环古井


“回环古井”,融族训与宗族燕翼贻谋于清水中。既希望子孙饮水思源,又期盼宗支繁衍炽昌。掘井祖先自称“清门”,把诗文刻于井台,希望后人如井水般生息兴旺:“家和泉自清,地旺谷丰登。”配有八卦图回环诗文:“堂到西山见月光,光月见山水流长。长流水山云马走,走马云山西到堂。”把祖堂名号、翼望涵盖其中。

洪圣宫


洪圣宫始建于清代,位于山角村罗屋路,由吴屋村罗屋自然村张氏族人修建,于2012年重修。为青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后堂立六根石檐柱,后堂前有天井带两廊,墙体上石刻灰塑精雕细刻,封檐板木雕精致细腻。洪圣宫前为旷地,后为树木。

墩岗围龙屋


墩岗围龙屋,是山角村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循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围建屋庐。民居以宗祠为中心,大门置于中央,内凹,左右稍向前突,四面墙围起,形成院落,院落中央有天井,天井左右设横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