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留住乡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 碧波悠悠绕荔林 百年古村今振兴

22-7-26 07:1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85|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2022年6月上旬最后一天,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外嫁女赵淑仪和一群姐妹们以及村里的学生们相约在村史馆内参观。青砖灰瓦白墙的村史馆明朗又古朴,左右两面墙体还绘有精美彩绘。画满夏荷的墙绘,与馆前的莲池交 ...
2022年6月上旬最后一天,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外嫁女赵淑仪和一群姐妹们以及村里的学生们相约在村史馆内参观。青砖灰瓦白墙的村史馆明朗又古朴,左右两面墙体还绘有精美彩绘。画满夏荷的墙绘,与馆前的莲池交相辉映,在雨水连绵的初夏,美得如一幅江南水墨。“这座村史馆唤起了我的回忆,让我们的童年、青少年时期、青年时代的甜蜜往事重新活过来。”在碧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景枝的讲解下,碧潭村昔日的面貌一一浮现在赵淑仪的脑海里。


起源:历史与传说的神秘交汇

这是增城第一个村级村史馆。它是碧潭村历史记忆的凝结,是村中祖祖辈辈的乡愁所在;它记录着乡村的发展变迁,也展现了新时代振兴的风貌。村庄起源、发展历史、人文风俗、山水风物......走进碧潭村史馆,传统化、艺术化的展陈设计与微观细节的记录相得益彰,将尘封的乡村记忆瞬间唤醒。碧潭村坐落于增城区西南部,西福河水与后龙山峰环抱村落,依山傍水,风物清嘉,历经岁月流淌,现今仍保留了原始自然的绿水青山与民俗民风。

河水映照山林翠色,潭水静深无波,宛如无暇翡翠,偏居一隅的碧潭村成为喧嚣闹市中一处世外桃源。与大多人类文明相似,碧潭村的起源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周朝时,广州人居区域连年灾荒,五位仙人骑着口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抚慰苍生,将优良的稻穗撒遍广州的土地,飞过碧潭时,见此地荒凉,心生慈悲,便以仙羊脚踏山顶,震荡山脉,令山脉中流出一股清泉,在山下地势低洼处流水成河,积水成潭。

土壤有了河水灌溉,到元明时期已经肥沃可耕,人们开始迁徙至此,在河水上下游建立起上碧潭与下碧潭两个村落,聚居耕种、种稻植果,逐渐人畜兴旺,安家乐业。碧潭村就此开村。在碧潭村的发展进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原来,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后龙山是海白龙脉。

龙头顺着西福河吸水,保障山上的水井长期有水,让碧潭村人世代有干净的山泉水可饮用,护佑子孙后代。因此,龙头所属的上碧潭村长年以来禁止村民砍伐山上树木,时代轮回,后龙山上的树越发古朴久远,成就了今天弥足珍贵的一片原始森林。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传说、预言与真相,在碧潭村的更新发展中交织传承,构筑起了碧潭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家园。


发展:寻觅遗址里的时光秘密

漫游碧潭古村,除了满目青山绿水的悠然闲适,更不时会邂逅散落各处的历史遗址。这些或残破斑驳或古朴深邃的建筑,静静伫立在村庄中,静静向人们讲述着百余载沧海桑田的变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门楼,坐西向东,硬山顶,人字风火墙,青砖外墙,砖木结构,是旧时新婚男女的必经之处。新嫁女会同新郎一起穿过门楼,再摘取村口老榕树的一支树枝,寓意新婚夫妻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碧潭村私塾是乡村圩镇学童的启蒙之所。建筑为青砖外墙,正门有“贤祖家塾”牌匾,顶部有“状元游街”的彩色墙绘图。如今,私塾已翻新整修为碧潭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老人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大约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督教堂,曾经改造成学校,目前已重新翻修整葺完毕,未来将建成农民书屋,继续发挥其教育功能。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也在碧潭村烙下了深刻的红色基因。位于后龙山脚下,一座坐东向西、呈不规则多边形的碉堡遗址历经风雨而不褪色,是顽强不屈斗争精神和救亡图存民族大义的见证。1938年,国民党中央军一五三师为扼守广深铁路,防止日军利用广深铁路攻打广州,在此建起了这座总宽6.3米、最大高度2.9米的钢筋水泥军事设施。虽然战争已经远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后龙山碉堡却被保留下来,成为碧潭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