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被湮没的沧桑传奇:增城古驿道有6条主线 13条支线 4条绿道连接线组成

22-8-27 07:1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74| 评论: 0|来自: 增城规划与测绘

摘要: 两千多年前,古人劈山开岭在岭南地区修建出一条条驿道。它们是古时的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族群迁徙、文化融合之路。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增城是广州与潮惠、福建等地联系的必经通道,成就了增城千年 ...


(资料图片:广州市增城区古驿道北路的遗存)

★陆路古驿道之北路:增龙古驿道

北路总长约39公里,是增城联系龙门的主要驿道线路,途径荔城街、增江街和正果镇。自古以来,增城与龙门两地联系就十分紧密,在明朝前及1958-1961年间,龙门曾一度归属于增城县。北路古驿道与龙门古道相接,可抵达龙门功武村。功武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脉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逝后葬在龙门县的丫髻山,此后子孙继往开来,把为官的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古时,通过北路陆路及水路古驿道,龙门与增城进行频繁的商贸及文化往来。据《印象正果》记载,在公元201年至627年这426年时间,还没有正果这个名字。当时,所有的政治文化商业活动,都在增城建县的第一个县城“二龙争珠”街(今黄屋村一带)。二龙争珠街为县城驻地800年左右(公元201-984年),宋初,县驻地迁至东街,改二龙争珠街为二龙争珠纤(仍然是金牛都的商业中心,金牛都是正果镇的前称),直至金牛都的主圩场迁至正果,二龙争珠街才被正果所取代,二龙争珠渡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屋村位处增江第一湾,是南北交通咽喉之地。早在五代十国前,黄屋村一带就形成了货物集散的格局,它濒临广州,北上可抵博罗、龙川等地,为北上南下贡赋军需运营的必经之地和生活物资集散之地,有为粮油布匹、日用杂货、五金陶瓷、增江特产集散中转的专用码头,其繁华名扬南粤大地。

★陆路古驿道之南路:广增古驿道


(资料图片:广州市增城区古驿道南路的遗存)

南路总长约46公里,途径荔城街、朱村街、仙村镇和永宁街,是珠江—韩江古驿道文化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交通、商贸的重要载体,在岭南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南路古驿道也是增城通往广州的重要联系通道。南路古驿道现存较完整的古驿道三段,分别为横塱古道、路边村古驿道和南香山古道。驿亭一处,为横塱多仔驿亭。

南路古驿道上的历史名人不得不提明代理学名臣、大教育家湛若水。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出生于新塘镇,一生倾注财富与精神在教育事业上,在我国东南地区创建的书院达40所之多,门生4000余人,成为我国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珍贵记忆。"春宜居罗浮,冬宜居甘泉;夏宜居西樵,秋宜居天关。何以谓之宜?顺气无乖愆。罗浮春花发,西樵夏木蕃;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四时运无穷,吾以了吾缘。"这首《四居吟》里其实包含着湛若水创建的书院:

博罗罗浮山的朱明洞书院、青霞书院和天华书院,以朱明洞书院为最;南海西樵山的大科书院、云谷书院和天阶书院,以大科书院为最;广州闹市的天关书院、上塘书院小禺书院和白云书院,以天关书院为最;若水故里新塘包括新塘西洲村的甘泉书院、新塘东江边的江门钓台、新塘镇中心的元明石室(即读岗书院)和南香山上的莲洞书院,还有县中心凤凰山西麓的明诚书院。

位于南香山的莲洞书院遗址,是湛若水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这些书院犹如珍珠一样散落南粤大地上,被古驿道串连起来。一代大儒湛若水在致仕前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奔走于这些古道之上,穿梭于书院之间,为增城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教育事业怒放生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