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根植增城区派潭镇超300年的传统客家习俗舞渔灯 将被打造特色民俗旅游文化精品

23-1-22 07: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640| 评论: 0|来自: 广州广报社区报

摘要: 舞渔灯,闹新春,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肖氏宗族迁居派潭后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的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寓意“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渔灯成为了村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每年大年初十,双合寮村家 ...
舞渔灯,闹新春,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肖氏宗族迁居派潭后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的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寓意“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渔灯成为了村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每年大年初十,双合寮村家家户户都会自制渔灯跟随锣鼓来到村场游_行,祈盼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目前,该项习俗属增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区域为派潭镇双合寮村乌石冚、马口圳社,村中长者肖永富、肖宪委为项目传承人。

习俗起源:始于肖氏先祖旱灾求雨的传说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乌石冚、马口圳社的肖氏族人从梅州市平远县迁入,并继承了祖先留传的民间技艺“舞渔灯”习俗。年届七旬的项目传承人肖永富介绍,仅迁入派潭后的舞渔灯历史目前已有300多年。肖永富介绍,相传肖氏祖先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但有年发生严重旱灾,几年都不下雨,人畜饮水困难,田地与庄稼荒芜,且瘟疫流行,村民们处在死亡边缘。被称为“三叔公”的族长对村中事务负责,对待瘟疫和旱灾,他也忧心忡忡、较为悲观。

这年刚过春节,初四一早三叔公让族人到祠堂集中。并告诉族人自己在正月初三晚的梦:三叔公在村头遇到一位道士从村前经过,道士向其借水喝。道士见三叔公眉头紧锁,便询问为何村中春节不喜庆热闹?三叔公介绍完旱情后,道士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抓十条鱼于一个大木盆中,并放到村子东面不远处的龙王庙祭拜。


(资料图: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的老人们在制作渔灯道具)

拜完龙王后,将木盆里的十条鱼放生到远处的小池小河里。这样鱼就会游到龙王爷那里去报信。再等龙王向天庭回报、天庭准许后,不出半月便会天降甘霖。说完后道士要告别族长,三叔公挽留未果,在送别时转过一个巷口,道士便无影无踪。三叔公随之从梦中醒来,回想起梦境隐隐约约,人物却活灵活现,似真似幻很神奇。

肖氏族长三叔公便依梦让村民分头去抓鱼,抓得十条鱼后沐浴更衣,并让两位强壮男丁敲锣打鼓,到龙王像前祭拜。待十条鱼放生河中后,鱼儿仿佛有灵性,在水里游成一个圆圈的形状。并最终游向河流深处,去给龙王报信。村民一直等到正月初九,依然未见甘露。初九晚依旧满天星月,没察觉到异样。没曾想初十一早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天降甘霖,瘟旱解除,自此村庄就一直风调雨顺。


(资料图: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的舞渔灯道具)

技艺传承:改良表演环节,适应现代传播

为感谢龙王救命之恩,同时为给报信的十条鱼请功,肖姓村民将传统舞渔灯技艺习俗几百年来延续至今。并于每年年初十,村民自发以竹篾扎骨架,以纸包装,手绘色彩,鱼架内点电珠做成渔灯,敲锣打鼓到龙王庙巡游祭拜,然后在村中巡游。“此时嫁出去的女儿也会回来,附近村落的居民也加入观看,本村族人则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加入游_行。通过舞渔灯,营造欢乐喜庆氛围,以求消灾避难保平安,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

肖永富自从20世纪90年代从伯父肖李水手中接过村中渔灯队负责人的担子后,就一直负责组织每年的舞渔灯活动。20多年来,从安排编织道具、编排节目到各地表演等,肖永富为该技艺的传承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所幸目前双合寮村的舞渔灯从艺术和形象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舞渔灯”技艺也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在双合寮村看到,“舞渔灯”项目的实物道具是用竹编织成各种鱼类、虾、凤鸡等形状,乐器锣、鼓、钹作配乐,并利用道具进行舞动、巡游、祭拜等动作的表演。时而盘旋起舞,时而腾挪跳跃,其舞姿粗犷、优美,曲调悠扬悦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