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都是留给后人欣赏的丹青旧事

23-3-24 07:1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91| 评论: 0|原作者: 柳絮依依

摘要: 第三次走进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古村落,只见寒冬中的丹荔树叶墨绿,古碉楼边寂静无声,古香古色的祠堂前几位游人在拍照。我和文学协会的几位文友早早踏进罗峰黄公祠堂,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广州市增城区文学艺 ...
第三次走进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古村落,只见寒冬中的丹荔树叶墨绿,古碉楼边寂静无声,古香古色的祠堂前几位游人在拍照。我和文学协会的几位文友早早踏进罗峰黄公祠堂,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广州市增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市增城区湛甘泉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新湛甘泉书院、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湛甘泉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及增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塘鱼包研学基地的挂牌仪式,期待能有所收获。

上午九点半,参加会议的特邀领导、嘉宾齐聚在瓜岭村罗峰黄公祠,主持人致辞,宣布挂牌仪式正式开始。出席挂牌仪式的区镇领导、瓜岭村领导、广州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会长、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会长等先后致辞。今天正是纪念湛甘泉先生诞辰555周年之际,讲好增城故事、新塘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湛甘泉文化、瓜岭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这次会议的主题。我们认真聆听各位领导、嘉宾意义非凡的致辞,及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儒学及状元委员会会长作“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范围天地的创造力与现代意义”的学术讲座,受益匪浅。

在这里常住近八年,第一次知道明代鸿儒湛若水是七年前的冬天,我独自一人去新塘图书馆参观甘泉文化展览,初步了解了湛若水的生平事迹、列举的文物单位、纪念遗址、海内外甘泉文化研究前沿及湛若水研究现状。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古时的新塘沙贝),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

湛若水居官36年,从未中断学术研究,75岁回归故里后,全力以赴发展教育事业,建了四十多所书院,门下弟子三千九百多人。他的教育实践有四个时期,他第一时期与王阳明在京师论道讲学,阳明子主致良知,甘泉子主随处体认天理,各有批评,但私交甚厚。第二个时期,湛若水乞养病书获准,在西樵山建了大科书院,开启他的教育实践,完成了《大科书院训规》,这是他开创“变官学为乡学”的实践初期。

第三个时期,他结束了在西樵山大科书院的讲学生涯,返京复职,在两京讲学,先后在罗浮山建朱明洞书院、南香山建莲洞书院。第四个时期,湛若水结束官场生涯,回归故里,专心教书育人,成绩显著。他七十九岁时在广州建湛家园、天官书院。后来几次参加纪念湛若水先生的活动,对他在新塘遗留的古迹有所了解,看过他不同时期所作的诗歌、手书的真迹、石刻、湛氏家族祠堂的图片。再后来还听闻过他从福建枫亭怀抱荔枝核归来,种植荔枝核于四望岗,从此有了尚书怀荔枝、挂绿荔枝的故事。

这次参加挂牌仪式,对湛若水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岭南文化名人中最有名的两位是明代的湛若水和王阳明,他们二人相比,彼此学术上互补,湛若水立德、立言,是真儒,遗憾的是湛若水少了军功,对他的推广力度不够。王阳明曾在增城祭祀他的祖先,那位祖先到两广剿匪,在回去的路上遇难。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赫赫有名的原因就是他比湛若水多了军功,他镇压了地方武装势力,他能名满天下,是因为他在商界、军界、政界、学界都有一席之地。

时光荏苒,新塘飞速发展,新塘的文化硬件很好,我们有使命研究传统文化,有使命让王湛并肩,在乡村文化、学术文化发展中,向全世界推荐岭南文化、村落文化,让尚书故里——新塘在乡镇振兴的东风中搞好乡村旅游,让新塘镇的甘泉文化、瓜岭文化走向更远的天地。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