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葱茏,群山环抱中。位于罗浮山主峰西麓,联和河上游,有一座风光旖旎的水库,那就是增博联和水库(以下简称“联和水库”)。联和水库总集雨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库容8160万立方米,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作为博罗县福田镇、石湾镇和广州增城人民的“大水缸”,联和水库始建于1958年,竣工投用于1964年,是一座主要满足市民生活饮水、灌溉、发电、防洪等需求的中型水利工程。 水库主坝坝址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石巷村。60年前,博罗福田、石湾及广州增城等地人民依靠极其简陋的工具,凭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韧劲,六易寒暑垒起了大坝,树起了博罗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60年来,汩汩甘泉浇灌了万亩良田,滋养了近百万人民,更将建坝者不畏艰险、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带给千家万户。 (资料图片:联和水库鸟瞰) 建坝:披荆斩棘,知难而进 曾几何时,联和河水患让周边人民饱受洪涝之苦。农业发展也亟需水利的支撑。建大坝,蓄河水,灌溉农田,根治水患,联和水库就这样带着防洪的使命被提上建设日程。1958年,联和水库正式开工建设,系国家投资,由博罗和增城共同出劳动力建设。“当时没有什么机械化设备,主要靠人力,一点点把大坝建起来。”2021年86岁的冯引佳对当年的建设场景记忆犹新; 没有挖掘机,大家披荆斩棘,用锄头、铁铲一点点把附近的山土挖下来;没有运输车,就用人力一担担运到大坝所在地;没有压路机,就由人力抬起大石一次次夯实土基……当年20多岁的冯引佳负责夯实土基,“我们8个人一组,一遍遍牵着麻绳把大石抬起再放下,把土基夯实。”冯引佳回忆,在粗壮的麻绳牵引下,手都磨出血了,但依旧没有喊苦喊累,缠上胶布继续干,只为争分夺秒完成任务。 联和水库的建设正逢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建设者们始终响应党的号召,发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克服恶劣的施工环境,依靠极其简陋的工具,六易寒暑终于建成了数十米高的大坝。水库的建成,是福田等地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典范。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浇灌万亩良田的水利工程,为周边2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提供水源,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资料图片:当年建坝时只有20多岁的冯引佳,如今已是白发老人。) 肩挑手抬,奋勇争先 吃粗粮,住竹棚,一土一石全靠一锄一担。在没有挖掘机、压路机的时期,建设者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血肉之躯战天斗地。“当时可能有上千人同时劳动,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用锄头挖土,有的用簸箕挑,有的在坝上挑拣杂物,有的挑石头压实泥土……”说起当年的激情岁月,2021年83岁的福田镇依岗村村民李傍依旧心潮澎湃,工地上大家经常日夜施工; 特别在夜间,在灯光的摇曳下,人影绰绰,宛如一群群不知疲惫的工蚁搬山。“75担是一立方米,我一天能挑2.5立方米,也就是180多担。”李傍骄傲地说,虽然自己是女儿身,但劳动起来不输健壮男子,“我还是建设突击连的一员,劳动起来自然也要当标兵。”在建坝的日子里,突击连担起了攻坚克难的重任,急难险重的活,他们一马当先,成为建坝人学习的榜样。在突击连的带动下,大坝建设迅速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