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坑头村的先祖何玄保 逃离增城区小楼镇后改名字以谢福地

23-8-14 07: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601| 评论: 0|来自: 惠州日报

摘要: 坑头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西南部,距县城约38公里,距龙镇镇圩约18公里,东邻禾洞村,西、北邻龙华镇龙石头村,南邻博罗县横河镇。乡道160穿村而过,连接县道。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是广河高速路溪出口 ...
坑头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西南部,距县城约38公里,距龙镇镇圩约18公里,东邻禾洞村,西、北邻龙华镇龙石头村,南邻博罗县横河镇。乡道160穿村而过,连接县道。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是广河高速路溪出口,距离约15公里。坑头村共有上角、中心、下角3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77户共726人,主要姓氏为何姓,因此也习惯称为“何坑头”。

坑头村四周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村子海拔高度平均为350米,属于盆地地形,冬暖夏凉,环境宁静秀丽。坑头村现有高标农田330亩,山地13396亩,其中,杉、松、杂用材林10000亩,经济林2000亩,是一个典型的龙门边界山区村,也是革命老区村。从路溪圩出发,沿着崭新的柏油路前行,向右跨过一座小石桥,便拐入一条平直的乡道。一路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埔心、沈村等村子沿着道路两旁展开,白墙红瓦的民居散布在龙眼树和稻田之间,错落有致,十分美丽。

这里是龙江重要的产粮区,田畴肥沃。随着稻田渐少,地势渐高,平直的道路走到尽头,高大的尖峰山挺拔而起,如同气盖河山的英雄,撑起并守护着这一方沃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座大山是周边六屯、沈村、埔心等村民躲避兵锋的秘境,也是禾洞和坑头两村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屏障。在新中国成立前,因为不通公路,羊肠小径十分崎岖,从坑头到山下的路溪圩,星夜出发,日夕方到,足足要走一天,因此很多人一生都没去过圩镇。

从坑头到山下的路溪圩,曾经要足足要走一天

现在修了水泥路,虽然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开车也要近四十分钟。一路沿着盘旋的山道爬坡,然后回环而下,到企石桥时,路分左右,一个简单的路牌,左边指向禾洞,右边指向坑头。这座位于禾洞水口和韩屋两村交界处的石桥修筑于1966年,呈半月形,距离河面25米,全部是就地取材,用溪石堆叠而成,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至今还是坑头村的出入咽喉要道。经常有载重十几吨的大车走过,石桥依然坚如磐石。

在桥头,有一株200多年的古木华润楠,当地人称为“白禾槁”。这株树形优美的苍翠古树,如同一位长者,静静地守望着石桥。这种树是珍贵的用材林树种,种子油可制皂和润滑油,被广东省林业厅列为重要的造林树种。当时建造桥梁时,为了方便施工,本来应该砍掉古树,但是在坑头和禾洞两村人的坚持下,古树保留了下来,而今和石桥一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进出禾洞和坑头村的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资料图片:路溪片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坑头水库)

同根同源:与麻榨南滩何氏连宗共祖

坑头村位于龙门县南部边界,与博罗横河毗邻,四周群山林立,茅峰顶、牛寮顶、然坑顶、望云顶如翠屏耸立,险峻雄伟。山上古木丛生,水源丰茂,汇成小溪,潺潺流动,自然形成一块十分宜居的山坑盆地,因此古称“坑头垌”,也称作坑头。因村民大多姓何,故而习惯称其为“何坑头”。坑头何氏发源于两宋之交的名臣何栗。何栗,字文缜,四川仁寿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即俗称的“状元”。他极具才情,而又不畏权贵。

北宋靖康元年(1126)11月,金兵围汴京,这位“末世宰相”最终身陷金营,绝食而死。在《宋史·何栗传》记载“秦桧自北还,具道其死时状,乃改赠大学士,官其家七人。”忠臣之后,最终配享哀荣。何栗生二子,长子何雍,次子何熙,其中何雍随宋高宗南渡,定居南雄珠玑巷,在南雄生下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恩荫自何栗出,得到受封,因此名讳前都加个“贵”字。他们后来迁徙四方,成为岭东地区何氏的重要源流之一,现今岭东何氏子孙,多尊何栗为共祖。在龙门众多何氏族人的宗谱中,开篇都会附上《宋史·何栗传》,以表明源流。

何雍八子中第五子贵七郎,生三子,第三子何绶和儿子何妙保一起迁居增城,开基小楼,因此增城何氏将何绶作为一世祖,何妙保作为二世祖。其中何妙保跨越宋元明三朝,享寿101岁,为增城小楼之耆宿硕德。这与麻榨南滩何氏清代古家谱中记载的源流一致,因此南滩何氏与坑头何氏同根同源。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