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龙门县麻榨镇东埔村:先祖曾任增城县令 现为增江大河文脉 南庐红荔丹心

23-8-15 07:3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88| 评论: 0|来自: 惠州日报

摘要: 东埔村位于龙门县麻榨镇东面,距离龙门县城40公里,增江河水穿村而过,风景秀丽,下辖四个村民小组,分别为祠堂、麻车、圣下和新城。全村总人口约1400人,村民以廖姓为主。东埔村土地总面积约3700亩,耕地面积约1400 ...
东埔村位于龙门县麻榨镇东面,距离龙门县城40公里,增江河水穿村而过,风景秀丽,下辖四个村民小组,分别为祠堂、麻车、圣下和新城。全村总人口约1400人,村民以廖姓为主。东埔村土地总面积约3700亩,耕地面积约1400亩,山林面积约2300亩。东埔历史悠久,廖氏宗祠规模宏大,大派洲有叶剑英元帅南庐红色遗址,村中出产的粉葛,是麻榨名优特产。

东埔村也是广东省首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埔”,意思是指河边的沙洲。在古代,东埔这一段的增江,有诸多像大派洲一样的沙洲,因地处麻榨之东,因此得名东埔。在麻榨东埔、何村之间的天岭山,高万仞,为一邑之望,又有指天岭、摩天岭之称,山连九曲,岭下为江。

近代方志名家、民国《龙门县志》总纂邬庆时诗云:“声价今犹昨,龙门不易登;自疑巡夜虎,人笑得霜鹰;倚树都无影,摩天已几层;风轻船放好,何处学张凭?”东埔村有增江水运之便,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这里商贸十分发达。清咸丰《龙门县志》载,增江龙门段及其支流两岸,共设大小渡口三十八个,供乘客和货物上落。东埔的先民,也以此发家。时至今日,这里的村民,除了嫁娶而来,其余基本均姓廖,同宗同源。

(资料图片:如今风景如画的麻榨河,曾经是龙门和增城的黄金水道)

增江是龙门和增城的黄金水道

增江河是珠江水系东江支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广州市增城区、龙门县的界河。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增城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 

东埔村依增江而兴旺,在古代,增江是龙门的黄金水道。由于地处万山林立之中,山道崎岖,一些驿道也蜿蜒曲折,因此大宗贸易无法通过陆路进行,而增江水运便是当时大额贸易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纵观龙门世家大族,如龙华李氏,功武廖氏,南滩何氏,大多沿着增江分布。他们通过这条水道,将粤中山区的土特产运送至珠三角,再将食盐等生活用品带回来。一趟贸易下来,获益颇丰。

但增江水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龙门山高路险,水流落差大,增江上麻榨河,龙门河、西林河三段各有特色。清康熙《龙门县志》记载西林河有“五重门户”,每重门户,均水流湍急,险象环生。过虎跳潭后,“而下十余折,汇众小水而南下到滩,其中车陂滩,石衡突喷激,舟子苦之”,竹筏木排通过时经常会撞得散架。因此,在增江航运史上曾有“龙门水手好”的说法。

虽然这一段紧张刺激,但是过完车陂滩后,下来的航道稍微平静,到麻榨岳潭,在大派洲附近,澄清凝静,深碧涵天,异常幽美,船家至此,稍稍舒心。康熙六年的《龙门县志》记载有“在东埔、何村之界,澄清凝静,深碧涵天,有石其状如鼓,俗名岳鼓。”因此,较之于增江河上游的其他地方,麻榨东埔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过去,麻榨东埔至增城龙潭布,可通航近百吨木船。在这个时期,龙门县内通航的河道约有136公里。其中水流最为丰沛平缓的,便是麻榨河段。而今,随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和公路交通网的完善,水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曾经辉煌的龙门县水运总公司,依然屹立于东埔的麻榨大桥头,默默地凝望着麻榨河,诉说着黄金水道曾经过往的繁华。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