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在增城拜谒忠孝祠和探访湛若水故居之后 王阳明完成了亲情和友情的“双重奔赴”

23-9-6 07:4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53|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摘要: 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历史 ...
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影响力颇大的思想家,湛若水的学术成就亟待进一步挖掘、宣传,通过探寻甘泉文化遗迹、解读甘泉学术思想,深化读者对这位先贤及其故里广州增城的了解与认知。


嘉靖七年(1528),五十七岁的王阳明行经广西乌蛮滩,拜谒了童年偶像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他想起四十年前的一个梦,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他急切地想回到家乡,一路东行,到达广州时,因肺病引起咳嗽及水泻,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为了养病,也为了迎接皇帝派来的使者,王阳明在广州休养了约两个月。于是,广州成为王阳明人生末程的最后驿站,而广州增城则如命定般地成为其最后的精神寄托所在。

把时间拨回一年。嘉靖六年(1527)九月,王阳明奉旨兼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征讨广西思恩、田州叛贼。此时的阳明五十六岁,疾病缠身,老来得子,且正处于讲学生涯的巅峰。他上书《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表明自己无法担此重任。但朝堂混乱,无人可用,王阳明不得不披挂上阵,踏上征途,开启了人生的谢幕之战。

或许是“大明军神”的名望太盛,王阳明分析形势,甫一决定以抚代剿,叛贼头领就负罪请降,七万余名贼兵全部回乡。持续两年多、祸及四省的思恩、田州之乱,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王阳明平定了。湛若水在《阳明先生墓志铭》中评价思恩、田州之乱时,称赞道:“人知杀伐之为功,而不知神武不杀者,功之上也,仁义两全之道也。……抚而不戮,夷情晏然。武文兼资,仁义并行,神武不杀,是称天兵。”(《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

平乱虽易,但战后的安民工作才是重中之重。王阳明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又清剿了盘踞在八寨、断藤峡的苗族;赈灾抗旱。恩威并施,双管齐下,彻底收服了边地民众。而此时的王阳明却因为广西边地的酷暑病情日笃,为了回乡养病,他于嘉靖七年(1528)八月二十七日离开南宁府,九月七日到达广州府。在这最后的适意时光,王阳明抱病来到广州增城县,祭祖、访友,还在增城写下了一生之中最后的诗句。

据俞嶙辑编的《王阳明先生全集》中的《年谱》记载,王阳明的祖先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他的六世祖王纲(1302-1371),字性常,又字德常;弟弟字秉常,又字敬常,二人皆以文学造诣高而闻名于世。王纲与刘伯温(刘基)是至交好友。刘伯温尚未发达时,经常造访王纲。王纲对他说:“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刘伯温因爱惜王纲之才,还是向朝廷举荐了他。

洪武四年(1371),王纲来到京城,七十岁的他齿发、精神仍如同壮年。王纲向明太祖提出治国之策,太祖非常高兴,全部采纳,并任命他为兵部郎中。没过多久,广东潮州地区的百姓起事,朝廷擢升王纲为广东参议,前往广东督兵粮。王纲写信向家人诀别:“吾命尽兹行乎!”

王纲和儿子王彦达一起踏上前往广东的路。王纲等人乘一艘快船到达潮州,劝诫百姓不要谋反,潮州百姓感激涕零,纷纷叩头服罪。在王纲回程路上,海盗曹真等人突然出现。他们敲着大鼓,高喊着口号,列舟行礼,请求王纲出任他们的头领。王纲劝诫道:“汝等究竟何许人?当今圣上下诏平定地方叛乱,汝等本是良民,理应在此太平盛世安心生活,却挑起动乱,无疑自谋死路。”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