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广东省广州市,大地被春意渲染得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甜气息。每逢周末,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到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采摘蓝莓、桑葚等优质水果;到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观赏农田里翠绿的禾苗,领略远处青山如黛的风光…… 作为广州市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乡村振兴主阵地,增城农业资源丰富,年产粮食5.5万吨、蔬菜140万吨、水果超35万吨,是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优质生产供应基地;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增城仙进奉荔枝,是“粤造”“粤芯”,更是“中国粮”“中国菜”“中国果”的杰出代表。 增城是大湾区农业资源禀赋最优、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势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增城区依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优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多向发力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充分挖掘“好看、好吃、好玩”的都市现代农业本质,探索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增城样本”。 (资料图片:增城区创鲜现代农业产业园俯瞰图) 聚焦“高品质”,升级农产品供给品质 当下正值蓝莓成熟季,走进位于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的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下称“乡丰农园”),蓝莓大棚内,一株株蓝莓树枝头挂满了色泽透亮、个头饱满的果实,果香四溢。工人们来回穿梭,认真地采摘成熟果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目前,乡丰农园每天有约280人进行蓝莓采摘工作。“我家就在附近,骑车仅需5分钟,工作比较方便,收入也不错,同村不少人都在这里工作,大家干起活来很开心。”在这里工作三年多的廖阿姨说。 自2019年落户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乡丰农园便锚定高端水果培育目标。经过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网纹瓜、蓝莓、阳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实现从“买国外、买省外”到“买增城、买本地”的华丽转变,不断缩小都市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半径”。其中蓝莓作为主导产品,种植占比高达90%,其卓越品质已使“乡丰蓝莓”成为增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提高蓝莓的品质,乡丰农园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蓝莓的生长趋势、病虫害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精准指导生产。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把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均匀地供给作物,从而减少人工投入,精准合理施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大棚种植能更好地对气候与环境进行控制,给作物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乡丰农园园区项目经理谷梅介绍,园区采用现摘现发模式,最大程度保留水果的新鲜度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对便捷购物和高质量水果的需求。此外,还将通过品牌化方式,向高端消费市场植入品牌心智,借助全国名特优等国家级认证、环保认证等,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高品质蓝莓。 除了提升水果品质,增城区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口感为导向,选育改良出“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30多种优质增城丝苗米品种。推动增城迟菜心全产业链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产品全年均可上市供应。打造增城仙进奉荔枝产业总部经济,通过种苗提供、文化输出、鲜果统销等方式,向“六省一市”推广种植与合作,推动荔枝产业跨省份、跨区域发展。 装上“科技芯”,解锁现代农业新未来 2025年3月14日,广州市2025年春耕生产现场会在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举行,一系列良机良法良技纷纷亮相,展现了一场农业科技的盛宴。由中国科学院研发的电动智能拖拉机鸿鹄T70格外吸人眼球。相比传统拖拉机,鸿鹄T70作为一款多用途中马力电动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科技感十足,在它身上装有田间作业智能控制系统等,通过远程规划路径可自主作业,并实时反馈作业数据,精准分析有效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增城已引入4辆鸿鹄T70试用于水稻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