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2017年5月7日04:000—12:00G1022(a)和G3322(b)累计雨量分布 由图4可以看出,中新镇政府站(G1022)5 min雨量有5个时次超过10 mm, 平均5 min雨量均超过3.5 mm; 荔湖高尔夫站(G3322)5 min雨量有20个时次超过10 mm, 最大的5 min雨量为21.6 mm, 已达到短时强降水级别。G1022站的滑动30 min雨量有连续9个时次超过50 mm, 达到暴雨量级降水;G3322站的滑动30 min雨量则有24个时次超过50 mm, 最大滑动30 min雨量为116.2 mm, 达到大暴雨量级降水。可见,该次强降水过程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局地性和极端性的特点。 2020年5月21日20:00至22日08:00,受西南气流和低涡切变影响,增城区域自动站均录得超过100 mm降水,其中8个站点录得超过250 mm(占比19%),3个站点录得超过300 mm(占比7%),分别是新塘镇旺隆站325.7 mm、新塘镇公安分局站308.2 mm、永宁街永和中心小学站303 mm。最大时雨量位于石滩镇增塘水库自动站131.7 mm(5月22日01:00);最大3 h雨量为新塘镇旺隆站297 mm(5月22日01:00—04:00)。 选取强降水累计雨量最大落区新塘镇公安局站(站号G1062)和新塘旺隆站(站号G3250),分析其强降水主要集中时段(5月22日01:00—07:00)(图5)。由图5可以看出,两个站点的5 min雨量均有超过10个时次≥10 mm, 平均5 min雨量均超过6 mm。 对照增城区暴雨强度公式(2014年版),新塘镇公安局站(站号G1062)和新塘旺隆站(站号G3250)的滑动30 min最大雨强分别为70.1和82.6 mm, 重现期分别为20年和100年一遇;1 h最大雨强分别为112.8和155.6 mm, 重现期分别为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3 h最大雨强分别为245.2和302.2 mm, 重现期均超100年一遇[11]。 图5 2020年5月22日01:00—07:00G1062(a)和G3250(b)累计雨量分布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增城区2011—2021年广州市增城区41个自动气象站的分钟及小时雨量资料,通过分级统计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增城区各镇(街)各种历时强降水特征,剖析历史典型个例降雨时程分布特征,得到如下结论: 1)近10年增城区共出现短时强降水事件6 126次,站均发生149.4次。派潭镇发生最多,站均发生185.8次,明显高于其他镇街;朱村街站均发生81.3次,远低于广州市增城区平均值。广州市增城区自动站短时强降水极值均超过80 mm, 最大位于永宁街高尔夫球场站184.4 mm, 为近10年最大值,且短时强降水极值站点与雨窝中心分布完全吻合。 2)增城区短时强降水50%和75%分位数阈值为27.2和34.6mm, 仙村镇最高为28.5和37.6 mm; 99%和99.5%分位数阈值广州市增城区为75.7~83.1 mm, 其中新塘镇和永宁街最高,分别为91.7和136.3 mm。可见,短时强降水极端性均分布在南部镇街。 3)不同历时强降水分布情况:历时5 min降水最大值分布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镇街5 min最大雨量均接近20 mm; 历时10与30 min最大降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均呈南多北少态势,这与年平均总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完全相同。 4)通过分析两个历史案例表明,历时为5min、30 min、1 h的雨量大、强度强,且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极端强降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