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从五大方面可加强对文物保护利用

25-5-5 07:3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7| 评论: 0|原作者: 苏晓真|来自: 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

摘要: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文保机制不畅、文保资金不足、文保专才匮乏、文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与难题,制约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增城区文物保护 ...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文保机制不畅、文保资金不足、文保专才匮乏、文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与难题,制约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增城区文物保护利用:一要破解文物发展难题,推进文物事业跨越式发展;二要多层次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三要加大保护力度,焕发传统文化新风貌;四要深化非遗活化利用,展现非遗文化新活力;五要加强基层管理,践行“莫高精神”,提高文物保护专业化水平。

广州市增城区于东汉建安六年(201)建县,距今已有1820年的历史,面积1616.47平方千米①,是广州市千年古县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增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增城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还存在诸多现实矛盾和实际问题,掣肘增城区文物事业的发展步伐,亟需协调解决。


1 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增城区文物资源丰富,在2015年完成的文化遗产普查中,增城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09处,广泛分布于增城区13个镇街。增城区完成登记可移动文物2197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5件,国家三级文物163件,另有一般文物3500多件(套)②。后在2020年开展了新一轮复核,目前结果仍未公布。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4项、区级35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名③。近年来,增城区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机制保障。成立增城区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组建区级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形成日常巡查、机动巡查、重点检查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文物安全立体巡查监管体系,加大各级财政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增城区文物保护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队伍保障、财政保障。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秉承保护先行理念,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印发《增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实施方案》⑤,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保抢并重,要求统筹推进增城区文物保护,综合制定文物保护利用项目5年实施计划,建立健全文物名录信息动态更新发布制度,推进增城区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严格监管,全面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开展文物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损害文物的行为,有效遏制文物违法案件的多发态势。

三是探索文保新模式。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促进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2018—2021年,莲花书院遗址、夏街古道、增城百花古道(官道)先后入选“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其中,邓村石屋等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成功入选2020年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阮海天故居等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功入选2020年广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推介名单,夏街古驿道为首的游径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第一批)⑥。

四是推动活化利用。增城区创新举措,搭建活化平台,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①搭建“非遗+活动”平台,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直播节等活动平台,创新增城非遗展示、体验及销售活动,打造“非遗集市”品牌活动。②搭建“非遗+旅游”平台,在增城广场、1978电影小镇等打造“展示+美食”非遗特色街区,打造现代生活中的非遗体验场景,增强增城非遗美食及文化吸引力。③搭建“非遗+文创”平台,联合高校举办非遗文创大赛,在邓山村、正果老街展销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产品等,通过传承人定期开展展演活动、挖掘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加大保护宣传。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博物馆日”、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印制文物保护宣传海报、举办大型文物保护专题活动、送展下乡等,宣传《宪法》《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普法宣传活动。2021年推出以“以案释法,警钟长鸣”为主题的文物违法典型案例图文百日巡展活动,传播法律知识。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工作经验进入2020—2021年广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评选获奖名单⑦。

2 增城文物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增城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许多问题与难题,制约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

一是文物保护挖掘不够。目前对文物合理利用存在不足,对文物的保护传承意识不强,对文物保护还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匮乏,尤其是如何将文物背后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推动增城区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方面,也尚未得到深入的挖掘和弘扬。

比如增城区金兰寺遗址是广州地区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贝丘遗址,其三个不同时期四叠压文化层及其先后关系,为广东史前时期考古学的编年序列提供了地层证据,对跨学科复原研究先秦时期珠江口地区人种形态及人群迁徙活动意义重大,对助推广州市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受限于客观条件的影响,目前其挖掘、保护、开发尚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