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是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的策划下,于1944年8月6日在罗布洞创建的。据目前现有资料显示,它是广州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乡政府,它的成立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经验借鉴,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坐落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罗布洞路。相传,古代由吕氏在此地开居时称吕布洞,续后李姓来开基,以锣声闻及之处均属其辖地,又称罗布洞。因境内有个狮形山,叫狮岭约,属增城县所辖。三四十年代狮岭约与兴仁约合为一乡,因地处增城县西面,称“西罗乡”。1956年又一分为二,兴仁约称兴丰村,狮岭约称穗丰村,这一年狮岭约乡民喜获水稻丰收而更名“穗丰”。 1960年划归广州郊区管辖。罗布洞地处广州北郊最高峰帽峰山下,是增从番和广州东北郊区的交接地带,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抗战时期,占领了罗布洞一则可以南逼广州日军大本营,二则可以西进从化、花县,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地位。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军在广州地区横行无忌、烧杀抢掠、暴行不断。10月23日,日军入侵太和地区,纵火烧毁店铺10余间。 1939年8月,日军偷袭石船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抓走队员60多人,押到罗布洞塘,用机枪射杀,制造了“罗布洞大屠杀”。1941年,日军到牛牯潭、大山村、胡屋、易屋、罗洞等村庄烧毁民房100多间,村民被灌水者逾500人,另外日军还在头陂羊火寮活埋20多名抗日志士。日军的种种暴行罄竹难书,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 1939年,广州农工民主党青年司徒卫中、梅日新等在帽峰山麓的石船、满山等地建立抗日游击队,组编了3个大队9个中队27个小队共1000余人,活动在罗布洞、白山洞、罗洞和大源一带。1940年,伍观淇领导的“四挺”政训队青年何佩侃、何启枢等与太和地区自卫队首领谢活荣组编抗日杀敌大队,在太和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行动,活动于罗布洞和大源一带,截击日军运粮车,伏击小股日军。 有鉴于罗布洞地区重要的军事地位,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争取控制油麻山一带的战略要地,1941年3月初,中共东江特委决定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抽调人员组成小分队在卢伟良的带领下挺进增城县的油麻山地区开展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4月,在萧光星带领的增城抗日游击基干队的基础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卢伟良任大队长兼政委,郭大同、萧光生(星)任副大队长。增从番独立大队以油麻山为根据地,活动于增城、从化、番禺三县边界,罗布洞地区(今穗丰村)是其当时主要活动地区之一。1942年4月,在黄旗山战斗中粉碎日军的“围剿”后,由于装备和兵力的差距,增从番独立大队伤亡惨重,为保存有生力量,增从番独立大队撤往东莞整编。 广州首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乡政府建立 部队南撤后,地方党组织及武装受到严重的破坏。1943年春夏间,为恢复东江北岸及广州外围游击战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派遣阮海天率一个中队返回增城。同年10月,部队在增博边境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独立第二大队,阮海天任大队长。张冠雄因为熟悉当地情况而被调到独立第二大队做民运组长,为部队开拓罗布洞新区打前站,为争取地方中间势力和基本群众支持中共部队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开辟新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布成立,独立第二大队随之归属东江纵队建制。 1944年5月,东江纵队独立二大队回师增西南,在巩固了油麻山根据地后又开辟罗布洞地区。同年7月,派张冠雄以民运股长身份进入罗布洞做统战工作,进入罗布洞后,张冠雄以惊人的胆略与地方联防队开展谈判并争取到管姓乡长的支持,同意与独立二大队合作。8月6日,东江纵队独立二大队在罗布洞成立了西罗乡抗日民主乡政府,任命张冠雄当乡长,管其琳(林)为文书。广州地区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乡政府便由此诞生。 抗日民主乡政府成立之后,在罗布洞(今穗丰村)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敌工作,在周边地区袭击日军据点,采取小分队的形式多次伏击日军的运粮车。队员既是农民又是战士,随招随到,打完就散,日军一时间也摸不清行踪。在抗日民主乡政府的带领下,西罗乡(今兴丰、穗丰村一带)群众纷纷加入游击队,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4年8月,阮海天调任东江纵队独立三大队大队长,萧光星回增城接任东江纵队独立二大队大队长。9月,东江纵队北上先遣大队在邬强带领下,先北上清远后又折回增西油麻山地区,配属独立第二大队在增城活动。11月,萧光星带领的独立二大队在北上先遣大队的配合下袭击了新塘火车站,使广九铁路运输中断许多天,震慑了驻防增城至广州一带的日军,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 12月8日,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与独立第三大队、北上先遣大队合编为东江纵队第四支队,蔡国梁、阮海天先后任支队长,萧光星任支队作战参谋。此后,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在增从番三县相连地区直至广州市郊打击日伪,取得重大战绩,直接威胁广州的日伪势力。 1944年底,张冠雄与原乡长管某在乡政府商量工作时,突然遭到20多名国民党别动队员包围,要将他和管乡长拉走。张冠雄宁死不从,猛力反抗。敌人见劫持不成,便向他开枪。他身上中了七枪,倒在血泊之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乡长张冠雄牺牲之后,抗日民主乡政府也被迫停止运作,历时不到一年。 1945年1月10日,东江纵队第四支队为巩固根据地外围,集中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共500余人,由支队长兼政委蔡国梁率领再次进军罗布洞,驻水围村。11日清晨,国民党别动队会同地方反共武装近千人偷袭水围村,双方发生激烈战斗,支队作战参谋萧光星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不过此次战斗中也击毙了国民党别动队少校组长周炳南等人,告慰了烈士的英灵。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它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在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处于敌伪夹击的艰苦环境下,依旧坚持依靠群众、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经验借鉴。时光荏苒,作为广州市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苏维埃抗日民主乡政府,其反映的不仅是地方党组织的建设,更是人民群众抗日火种的燃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