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6.11那些事的反思

11-6-21 10: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462| 评论: 0|原作者: 朱景

摘要: 增城市新塘镇在2011年6月11日至13日连续三晚的骚乱后,似乎是安静下来了,我们也一起来安静回顾下增城新塘大敦村6.11暴乱事件。由于小编比较信任第三方的报道,所以主观认为事情是这样的:6月11日,一名四川籍孕妇在 ...
增城市新塘镇在2011年6月11日至13日连续三晚的骚乱后,似乎是安静下来了,我们也一起来安静回顾下增城新塘大敦村6.11暴乱事件。由于小编比较信任第三方的报道,所以主观认为事情是这样的:6月11日,一名四川籍孕妇在广州增城新塘大墩村超市外摆摊卖牛仔裤,被当地治安队驱赶,遭到踢肚等殴打行为。此行为在当晚引发大规模骚乱,主要形式是“打砸烧”,对象是警察和警车以及民用车辆。广州出动防暴警和特警,还包括各种警,前往“维持秩序”。由于骚乱持续三晚,可见维持不力,“被击退”有一定的可信度。

今天,小编问了参与维持秩序者,称戴着头盔举着盾牌迎接砖头,佩戴的都是空枪,可看作一面之词。在棒子挥出去之后,广州市政府大打感情牌。6月12日,广州市政府召开临时新闻发布会,表示在整个事件中没有人员死亡。会后在现场播放了一段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徐志彪到医院看望在医院检查和休养的事件当事人———孕妇王联梅的视频。这段视频时长在2分钟左右,王联梅一直坐在病床上,没怎么说话。

随后,应主持人要求,一名坐在前排的男子站起来,看着手上的一张小纸条,念了这么一段话:“大家好!我是唐学才,王联梅是我老婆,这几天大家都很关心我和我的家人,请大家放心,我们都很好,我老婆和腹中的胎儿都没事,母女平安,谢谢大家!”整个新闻发布会和会后文艺表演没有承认或否认殴打孕妇的行为。在事发第二天当事夫妇露面报平安后,骚乱并没有停止,持续了三天。人们似乎不仅仅是为了殴打孕妇一事,还有其他的诉求或怨气,殴打孕妇一事只是个导火索,火药早已经准备好了。

近日,孕妇丈夫再次扮演政府发言人,称广东增城聚众滋事事件称被人钻空子,医院专门腾给孕妇王联梅一个人住,空调开着,在床头,还有很多水果篮。据外媒报道,四川人成了此次骚乱的主力,广州周边城市的四川打工者向增城聚集,其中以潮州为甚。广州曾一度封闭107国道,只准警车通行。潮州最近因古巷事件——四川打工仔熊汉江因讨要2000多元工资被挑断脚筋手筋(6月1日)——也曾发生打砸烧事件(6.3-6.6),以端午节当天最为激烈。

6日晚,古巷采取措施将人群挡在政府之外,因一辆潮州车撞到了一名群众,人群开始向过往车辆发难。事情平息后,古巷本地人开始反击,组建自卫队,“见摩托车就砸,看到不会讲潮汕方言的就打”。这两个都是外来务工者的特征。潮汕人排外是在中国出了名的,他们拥有自己的方言,经济发展得不错。排外,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口头或眼色上的歧视、不发工资等等。对于这些,外地打工仔都有各自省份的同乡会,专门负责帮助本省人讨要工资。发生这样的事情,其根本在于劳动者的权利被无视,不只是同乡会游离在法律之外,黑心老板尤为可恨。

广州不排外,但似乎也能够在古巷找到那么一些共同的东西:外来务工者到底有没有尊严,有没有被重视?无论是外来不外来,每个务工者首先是一个人,人需要尊严。现制度下,外来务工者在外缺乏足够多的归属感,拥有足够多的无助感,当这种感觉被某些事情触及神经的时候,n多务工者会产生一种认同,接下来水到渠成,犹如决堤。这是城市内在矛盾比较感性的一面。

而其理性的一面则在于利益的分配。外来务工者与本地人,他们同在一个地方,却拥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不一样的权利和不一样的利益保障。而如果有那么一天,外来务工者不仅意识到了这种不平等,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平等,并且能够用改变的企图来加以动员和组织,形成一个相对团结、诉求明确的团体,那么,我们就可能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冲突。这也就是莫之许在多年前所预测的城市内战。

每一个事件都会结束,每一个事件汇成了历史潮流。可以预见,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安抚,加强外来务工者的保障。这大概也算是骚乱的一个作用。但这也像是在给历史潮流开辟支流,让它不那么凶猛。让不同人群和谐共处,携手融入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图景中,是今天社会管理需要破解的新课题.虽然冲突已经过去,事情逐渐平息,但那“外来人员殴打当地人、当地人殴打不会讲本地话的外地人”的情景,仍深深刺痛了人们。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巨潮沿着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路径流动、激荡,给流入地注入巨大经济活力,给当地社会发展带来新气象。然而,当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南腔北调的人们,闯入原来相对平静固定的生活画面时,缓解因城乡异俗、观念有别造成的冲突与矛盾,变得现实;当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生存与利益产生矛盾时,更好地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让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有效表达、正当权益得到维护,变得紧迫。

在社会流动加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代,如何使不同人群和谐共处,携手融入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道新课题。社会现实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各种“新市民”政策在各地落地生长,外来人口享受均等化服务日益普遍。无论是江苏昆山以“一视同仁、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获“联合国人居奖”,还是浙江杭州图书馆内农民工和拾荒者自在学习的身影,无不表明在包容性发展思维下,“社会融合”正在成为管理者们的自觉。

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进城”路远非坦途。户籍制度的门槛、用工制度的壁垒、利益呼声的沉没、讨薪历程的艰难、社会歧视的冷眼,有形无形地把“异乡人”推向城市生活的边缘地带,造成了“社会拒人、权利亏人、心理贬人、文化伤人”的“社会排斥”现象。排斥造成隔阂,更给社会留下深深的裂痕。社会学家对此不无忧虑地指出,“各种社会排斥过程无不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终而至于危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

在世界视野中,主要工业化国家也经历过这种社会治理进程。从普遍采取“关门政策”到有序开放、从全面排斥到促进融合,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现在也纷纷致力当好“裁判者”和“服务员”,协调好不同民族、不同来源地居民的利益,解决好不同诉求、不同文化的社群矛盾。这对我们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融合则和谐,排斥则俱伤。从这个意义看,中央提出“协调社会关系”,要求把“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并注重“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南粤大地,一部名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这个汇聚不同人群,充满利益冲撞、文化冲突的故事,其实是大流动、大变革时代的一个生动缩影。尽管过程曲折,但总能在冲突与转化中实现交融,在泪与笑中展现人物命运的欢喜结局。我们的社会发展,会成为这样一部令人心动的“大戏”吗?这需要从社会管理者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协力创造和呈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