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李思平缅怀增城文坛泰斗陆笙先生

11-6-22 05:4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25| 评论: 4|原作者: 李思平

摘要: 认识"陆笙"先生足足三十年了,那是在1981年的夏天,那年他三十六岁,我才十七岁,其时刚刚从中新中学高中毕业。那段时间,先生在增城县文化馆编辑《丹荔》。我读高中二年级时,在语文老师陈木星的鼓励下,开始试 ...
认识"陆笙"先生足足三十年了,那是在1981年的夏天,那年他三十六岁,我才十七岁,其时刚刚从中新中学高中毕业。那段时间,先生在增城县文化馆编辑《丹荔》。我读高中二年级时,在语文老师陈木星的鼓励下,开始试着向《丹荔》投寄稿件了,有时陈老师去县城办事,总爱跑到县文化馆会会他的几位老朋友,顺便听听编辑们对我稿件的看法,然后把信息带回给我。

我的小说直到高中毕业后才在《丹荔》发表。那年,县文化馆准备在县城举办一期增城县青年文学作者讲习会,之前《丹荔》要出版青年文学作者专刊,我有幸被纳入视线。一天,《丹荔》的编辑陆笙、丁枫、华棠从县城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我们中新,在公社这个神圣又让人敬畏的地方,与我和玉芳、翠翌三位文学作者座谈。这在当时的中新墟镇,可谓是一件轰动的新闻,当时的风气很清纯,在别人眼里,我们三位文学青年俨然是三颗耀眼的星星。当晚,陆笙等三位老师来到我家,让我顿觉满堂生辉,当时的那份紧张和幸福,如今记忆犹新,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于是,我幸福地成为增城县首届青年文学作者讲习所的一员,记得先生授课的题目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一周的讲习会最后一项活动,是在凤凰山——这个当时县文化局和文化馆的所在地照一张合影。站在凤凰山上,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有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一闪而过:我将来是要在这里上班的。这是一个梦想,也是冥冥中的一个安排,十年过后,我果然梦想成真,神奇般地来到这个我向往的地方,开始我热爱的文化事业,而且一做就是整整二十载。

1983年,我来到县城工作,接触先生频繁、方便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难题,感到困惑时,我就去找先生请教;工作有丁点进步,生活中有高兴的事情,我也会让先生分享。先生总是激励和支持着我,让我倍感温暖。2003年,我主编出版《丹荔飘香》一书,请先生写序,先生将增城的文学发展史娓娓道来,也几乎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者代表逐一点评,而在对我的点评中,说了一段让我受宠若惊的话。先生,我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责任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哪有您说的那么“伟大”?

2006年,先生为《四李书法作品集》写的序言,我几乎可以背下来:“数年前,举办过一次‘三李书法展’,反响之热烈,至今尚存。思平大器晚成,获得许多掌声,如今遂称四李。书法本来是无中生有、信笔涂鸦,后来被商品化了,变成手中的纸币,一些人练书法练了许多年,越练越没有个性,空有一副好外表。其实书法不是练出来的,是书法者本性的修行,是神性随意的行走。四李书法,如风的吹拂,水的流淌,性情自然,智勇洒脱,阿飞沉静,李健稳重,思平豪爽。倘若,于四时寒署,春花秋月,喜怒哀乐,藏于神形,则更佳也。生于此世,作一小吏或职员,足矣!以此襟怀,挥毫泼墨,书写随意,如生命的行走。”对书法和人生的理解是多么的透彻!

先生是性情中人,他的文章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特别是乡间小事,身边小人物,均描绘得活灵活现,语言生动得令人拍案叫绝,阅后大呼过瘾。先生文如其人,亦酒如其人,每逢文人聚会,如先生不在,总让人感到缺少了些什么。有他在,场面就掀起层层“波澜”:他的豪情万丈,慷慨激昂,妙语连珠,谐趣幽默,会感染着每一个人。先生得病后,很多人会把他的病与酒联系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他曾经给我发过一则信息,说他决不会因为几十年的对酒当歌而后悔,哪怕是因它而得病。

是的,这点我完全同意和理解——假如没有酒,陆笙就不是陆笙了!记得2006年中秋节,我送了一瓶好酒给他。在他得病后一次和我的谈话中,他说那瓶酒还舍不得喝,说等他百年后,干脆就让学生把他的骨灰灌进这酒瓶算了,然后把酒瓶放进他的书房,让他永远都泡在好酒里,看着他的书本不被人乱动。我知道这是先生的戏言,但大家都知道酒、书和影碟是先生的三大宝贝。对于酒,他总是大方地和大家分享;对于书,他总是十分的珍惜,他说,那是他花了多少心血从各地书店买回来的呀!

以前,我总以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是不会走的,因为他总是热爱生活,疼爱着每一个人,他又总是那么潇洒,那么快活,那么自由自在,他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哪怕是在得病后,先生还是笑对生死,快乐着每一天。直到6月7日的中午,国明电话告诉我,说先生已陷入昏迷,我是多么的难以置信啊!看到先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在床边呼唤着先生,鼓励着先生大步迈过这一关。抑或先生认为这一生该满足了,于是,选择了6月9日这天下午,把尘世间的任何事情都轻轻放下了……

6月12日,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夜没睡好,雨下了一整夜。上午冒雨去了殡仪馆送别陆笙老师,亲朋好友们陆陆续续来了。灵堂前,一副挽联赫然在目,上联:生于斯长于斯脑勤笔快描故土风情写身边故事合时代节拍留历史雕记惜哉今日陆君英才已逝;下联:文如是人如是性耿言直述乡间人物叙巷陌姻缘用智者谐趣发普罗心声痛矣往日笙歌笑貌不回。横批:永生永垂。写得多好啊!主持人知道陆老师不喜欢悲伤的气氛,遂以一首《二泉映月》代替哀乐.

在乐曲声中深情地讲述着他的过去、他的为人,让人觉得陆老师并没有走,而是去旅行,只是不再归来;又仿佛让人感觉到,其实,死亡对每个人来说并不遥远。我突然想起每年春运的人们排队买火车票,开始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你会觉得遥不可及,随着人流缓缓的推移,前面的人一拨一拨的走了,也就不知不觉轮到自己,再往后一看,还有无数的人跟着你。死,何尝不是这样。
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增城第一批 11-8-2 03:31
陆君英才虽逝,笙歌笑貌永垂。
引用 听风的人 11-6-23 10:39
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在眼前,先生的古道热肠让后辈感激不尽。好人,走好。
引用 小小瑜 11-6-23 10:22
虽然没有跟陆笙老师见过面,有一次由于编写人文增城需要他的帮助,但是由于身体不适婉转拒绝了,在电话那头感觉他是那么热爱增城与增城的本土文化。
引用 子非鱼兮 11-6-22 08:51
逝者如斯,范用先生说:”匆匆过客,终成归人“。陆先生留下来的文章会永远散发馨香!

查看全部评论(4)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