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简介 增城市白湖村之歌是反映新时代下增江街白湖村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刘德谦和尹细聪作词。歌曲朗朗上口深受荔乡人民的传颂。歌词描述了白湖村当地许多著名的经典和人文风情,例如有广为增城市民欢迎的旅游经典[阅读全文:]
摘要: 白花书院是位于增城市新塘镇宁西百湖村的千年书院。距增城市区约32公里的白花书院遗址,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据历史记载,白花书院又叫莲花书院、莲洞书院,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阅读全文:]
摘要: 在新塘镇白江村东宁社大桥头山上,两座古墓并排而立,分别是湛氏一世祖湛治中和四世祖湛果成墓。经考察鉴定,墓主湛治中为宋代贤臣,进士出身,是湛氏入粤始祖,明代大儒、三部尚书湛若水系其第七世孙并曾为该墓重修,[阅读全文:]
摘要: 七十年代前,当人民走过荔城镇北门街口(即现在的和平路口),便会见到一块上书“万里其功”四个苍劲有力大字的牌坊。谈起这块牌坊,还有一段故事呢。明朝时,荔城镇龟峰山下的胡屋村里有一户人家,家境清贫,却出了个[阅读全文:]
摘要: 在新中国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城镇居民凭粮薄由国家供应口粮,俗称“吃国家粮”。那时,由于受“左”的干扰,粮食产量不稳定,农民口粮很难保障,特别是在山区,农民们往[阅读全文:]
摘要: 明代哲学家湛甘泉,在南京做官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幸得归到东华市,新蒜将来煮淡鰡”。东华市在今新塘镇东华村,是明代沙贝乡(新塘)的市场。淡鰡又是什么?说起来有段故事。 湛甘泉父亲早死,全靠母亲提[阅读全文:]
摘要: 云阁塔 位于石滩镇石湖村田心荔新公路旁,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一年重修。是三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平面呈六角形,直径约4米,红砂岩塔基,每层约高4.5米。门额刻“登云阁”三字。塔檐为七叠牙砖涩斗拱出檐,檐下[阅读全文:]
摘要: 朱村塔 位于朱村街朱村,建于明代,是一座原高五层(今为四层)、塔基为六边形实心塔(硬塔)。塔六面各设拱券假门,各层以三层牙砖出檐,各层收分。硬塔在广州地区已为数不多,2002年9月列入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