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粹
湛粹,字如珩,增城新塘坭紫村人,出生于1602年。明崇祯八年(1635)选为恩贡生。因见识广博,又被推荐入太学,就读于湛文简书院。后因父母年老,归乡侍奉。与顺德陈邦彦为莫逆之交,动辄谈数日不愿离去,遂以女嫁其子恭尹为妻。粹乐善好施,济人所急。饥荒时,捐出粮食赈济,并劝乡人不要积存粮食,听便饥民贱籴,救人无数。当时是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间,有石、徐、马、郑四姓盗首多次从水上进犯新塘,粹率领乡人抵御,沿江岸建十几里木栅,又准备炮火旗帜,每日杀牛款待士卒,所需武器、旗帜等都由他筹办。盗贼乘几百艘大船来攻,炮击岸上,木石都成碎片。湛粹指挥挖泥枕筑起齐肩高、三四尺厚的矮墙抵御,炮弹不能穿过。盗贼以小舟泊岸,将登陆,粹亲自为壮士劝酒,激励出战,杀贼数十人,又从矮墙内发炮石击贼,盗贼死伤无数。盗贼攻六日,一无所得而退。
经此一战,粹威信著于一方。顺治四年(1647) ,陈邦彦起兵抗清。其家被清兵占据,陈恭尹脱逃潜匿在南海县弼唐村。粹闻知,即以小船把他接至坭紫村田舍院落内。清政府通缉恭尹,增城知县徐士赓怀疑藏匿在湛粹家中,假意请他上县,却暗使衙差围搜他家,乡民哗然,成千人上县衙为他鸣不平。知县怕激起民变,停止搜查,但把他扣留在衙中40多天。最后以千两白银贿赂知县才获释。粹将恭尹移藏在家内夹墙中。顺治五年(1648) ,李成栋反正,增城重竖明朝旗帜,恭尹才出夹墙。抗清人士认为湛粹好义,荐他为官,粹极力辞谢。到顺治七年(1650) ,吴三桂、尚可喜率清兵再攻广州,增城以东各县都降附,粹携家寄居东莞槎滘,不久病逝,卒年48岁。归丧之时,虽仍是战乱,但乡民不管认识与不认识,闻之纷纷前往送葬,场面感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