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客家吃年鹅
吃年鹅是增城客家自古沿袭的岁时习俗。客家人有过年吃鹅的习惯,所宰的鹅必须是养足120天的老鹅,称为“年鹅”。春节期间,如宴席上没有鹅肉,则被视为不体面。每年八月十五之后就要买鹅苗(小鹅)回家养,有“八月十五光(月亮圆而亮),鹅仔就好养;八月十五暗,鹅仔跌落坎”、“七姑星(八斗七星)到顶,鹅肉到颈”的农谚。
不足120天、羽毛尚未老的鹅称为草鹅(有人称嫩鹅),传说吃草鹅会“脚软”(得风湿病)。养年鹅,对客家人来说是一年中的大事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养鹅,有的养十多二十只,主要是自宰自吃,吃不了才拿到圩镇卖。农历十一、十二月,田间地头群鹅“咣咯咣咯”地叫,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意,成为客家村庄田园风光的特色。到十二月中旬,就要把鹅藏在笼子里,叫“藏鹅”,目的是让它少活动多长肉。烹鹅也很讲究,且有多种吃法(详情参见卷十五《餐饮业服务业》第三节《名菜美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增城市永裕实业有限公司 下一篇 西瓜岭自卫中队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