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增城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新镇   
[0] 评论[0] 编辑

中新镇

地理位置

中新镇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公里,东距增城市中心18公里,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与从化市九佛镇相邻。因驻地处石桥、坑贝、大同、福新等圩中心,民国20年(1931)由小商贩集资建中新圩。1958年成立中新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中新镇地形属于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截止至2003年地,全镇有耕地76984亩,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金坑河、西福河、大田河3条河流向西南流经新塘镇;镇内的联安水库、金坑水库分别是增城市的第一、第二大水库。

行政区划

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千米,东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千米。2003年,全镇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农村94914人,城镇12592人),外来流动人口15571人。注:2005年,将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

经济状况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9亿元;外贸中新镇出口682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79万美元;财政税收7009万元,其中国税5149万元,地税1860万元。2002年中新镇被广东政府定为中心镇后,中新镇党委、政府根据增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对中新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拟将中新镇建设成为广汕公路增城中部的工业新城。以此为机遇将会是广大客商投资、置业的好地方。截止至2004年底,全镇有工矿企业369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65家,其中外资企业27家。镇内开办了坑贝、大田、福龙、金龙、三迳、永兴等6个工业基地。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并已对外招商引资,已引入45家企业。截止至2004年底,镇内有蔬菜批发市场3个、耕牛批发市场、杉木材批发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各一个。

投资环境

中新镇地形属于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镇有耕地76984亩,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金坑河、西福河、大田河3条河流向西南流经新塘镇;镇内的联安水库、金坑水库分别是增城市的第一、第二大水库。镇内交通四通八达,广汕公路(国道324线)横贯东西,坪中公路(s118线)纵贯南北,在建的镇新公路也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每条村都通有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内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供电网络完善,电力充足,供应着全镇及周边镇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需要。镇内建有2个自来水厂,并从增城市自来水公司铺设大型输水管到镇内,日产中新镇自来水达4万吨,镇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充足。镇内现有固定电话近20000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6门,移动通信、公用数据通信业务齐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均在镇内设有办事处,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在镇内设有代办点。镇内现有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现有中学6间、小学51间、大学1间(华师大增城康大学院);有3间医院,49个村级卫生站所;建有广州南华高尔夫球场(18洞标准)及多个度假休闲山庄。全镇现有工矿企业369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65家,其中外资企业27家。镇内开办了坑贝、大田、福龙、金龙、三迳、永兴等6个工业基地。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并已对外招商引资,目前已引入45家企业。镇内有蔬菜批发市场3个、耕牛批发市场、杉木材批发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各一个。

教育发展

增城市中新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4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广州市中心城镇之一的中新镇内,广汕公路旁边,是增城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增城市一级学校。2006年9月,中新镇第二中学撤并到中新中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学校分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0012平方米,建筑面积13560平方米,有54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16个,初中部38个。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培养和引进人才。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169人,其中6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学习,有3位教师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有2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位教师到新西兰学习。学校有高级教师6人,增城市学科带头人3人。增城市教育局和中新镇党委政府对该校发展非常关心,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01年教育局投入100多万元为学校新建了一幢教学大楼,并逐年为学校添置一些教学设备;2003年以来中新镇政府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为学校征得了发展用地近50亩,新建了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完善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室、物理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生物实验室、卫生室等专用场室,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学校场室装饰和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根据新的发展规划,教育局和镇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为学校新建1幢综合楼、2幢教学楼、2幢学生宿舍和运动场。这些都将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名胜古迹

增城坑背古村落坑背古建筑群位于中新镇坑背村(广汕公路旁),建于明未清初,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米。整体建筑分类10列5排,面向东北方向。房屋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锅耳封火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排、列之间纵横青云巷。最右列为书房、花园前后各半的布局,中间列正中,建有“式谷毛氏祠”,作为整个建筑群核心大祠堂。左后角建有碉堡楼。碉堡楼长、宽均为16米,原五层20米高(现只剩2层),着层设有内隔墙、水井和粮仓,而二层多置较大枪眼,该碉堡楼防卫非常坚固,如遇敌情,全村人可同时登楼避险。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是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现还有些居民住在其中,高高的耳锅屋顶,也正说明这个村里曾有过高官。崔太师祠中新镇坑背村的崔太师祠是为纪念宋明相崔与之所建,同时坑背村周围也是体现了明末清初岭南传统特色风貌村寨的典型。崔与之是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曾被宋理宗拜为右丞相,但他上书13次,坚辞回乡,潜心写作,开一代岭南宋词之风,为岭南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崔太师祠,和坑贝古村隔广汕公路对望。崔太师祠,是一间穿斗式木构梁架的平屋,砖墙黑瓦顶,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主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两侧悬挂书法精品极多,是书香气重而府院味淡之筑。太师祠中供崔与之坐像,纱帽朝服,慈颜善目,作沉思状,凛凛然一身正气。八百年风雨过去了,人们仍追忆前贤,且作“岭南活佛,西蜀福星”供奉,行焚香敬祭之礼,他故乡的人们以增邑大地奉献过这么一位历史人物而自豪。

交通、通信及水电等基础设施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广汕公路(国道324线)横贯东西,坪中公路(s118线),镇新公路,纵贯南北,每条村都通有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截止至2004年底,镇内有11万伏变电站一座,供电网络完善,电力充足,供应着全镇及周边镇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需要。截止至2004年底,镇内建有2个自来水厂,并从增城市自来水公司铺设大型输水管到镇内,日产自来水达4万吨,镇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充足。截止至2004年底,镇内有固定电话近20000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6门,移动通信、公用数据通信业务齐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均在镇内设有办事处,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在镇内设有代办点。截止至2004年底,镇内有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有中学6间、小学51间、大学1间(华师大增城康大学院);有3间医院,49个村级卫生站所;建有广州南华高尔夫球场(18洞标准)及多个度假休闲山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师印    下一篇 正果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