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增城百科  > 所属分类  >  小楼镇   
[1] 评论[0] 编辑

小楼镇

简介

小楼镇位于广州省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里。因驻地相传宋末有位老人临终时嘱咐后事。说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谐音小楼。后形成小楼圩。1958年成立小楼公社,1986年建镇。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现行价),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截止至2004年底,该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经济和自然环境

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小楼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平均气温21.6℃,平均降雨量1689mm,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该镇林木覆盖率达57.6%,是广州东部大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

旅游资源

2004年,何仙姑旅游景区纳入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范畴。从2004年以来,全镇以“仙姑故里,道教胜地”为特色,大做“仙”字文章,何仙姑旅游景区建设明显加快。一是积极推进景区旧建筑拆迁安置工作。完成拆迁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镇公安、规划、建设、市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为景区营造了舒适、安全、卫生、整洁、休闲的旅游大环境。三是加大仙桃园、仙藤园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通过实施“森林围藤”,仙藤园面积由原来的900平方米扩展至6000多平方米,仙藤园的绿化植树基本完成。四是规范了何仙姑家庙的道教活动。经过努力,何仙姑家庙得到广州市道教协会支持,成为增城市合法的道教活动场所。多位道长进驻家庙,按期举行活动,深化了道教胜地的形象。五是强化了宣传促销。成功举办了仙桃采摘暨义卖仪式、何仙姑宝塔落成庆典、2004增城菜心美食节等活动,有效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六是成立了何仙姑文化研究会。2004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该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基础建设

小楼镇一方面以农村“五通”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路网、水网、电视网等“民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立了村道维护工作小组,落实村道绿化及维护工作。积极推进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2004年该镇投资400多万元,完成沙岗至大塘洞、竹坑村至坑尾、竹坑村至吓塘等5条自然村道,通车里程达6.58公里。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2004年以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完成水利设施维修、除险加固工程12宗,疏淤工程53宗,改善治涝面积5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确保旱涝保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于2005年初计划投入450万元,重点推进腊圃陂灌田改造工程和西境村冬瓜生产基地农田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何仙姑家庙广场、景区停车场建设初具规模;连接何仙姑家庙至上山路径的仙源南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大力整治墟内空置荒地,加强对主干道(增派公路)两旁及墟内违章建筑的清理整治,2004年该镇拆除违章建筑100多间共10000多平方米。基础工程的推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为营造适宜创业和安居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以优质稻谷、荔枝、蔬菜、禽畜、水产、速生丰产林等六大产业为主。农产品丰富,尤其是冬瓜、荔枝、丝苗米、花生油、黄葛、迟菜心、凉粉草等土特产久负盛名。[1]2004年,全镇各项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普遍增收。一是固本强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实行领导包片,部门挂村,部门设联络员的工作模式,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计生、综治、维稳等重要工作逐步实现日常化,农村各项工作管理渐趋高效有序。认真落实省委“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工程,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利用多方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村工作。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以申报“仙境牌”商标为契机,合理规划,积极推广名优蔬菜品种的种植。大力实施冬瓜镇品牌战略。2004年初,万亩冬瓜生产基地被列入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在广州市、增城市农业部门和市冬瓜行业协会的关心支持下,建起了冬瓜协会大楼和大棚育种试验基地。大棚育种瓜苗成功以来,协会免费为会员及困难户提供瓜苗,并在冬瓜种植技术、冬瓜保鲜等方面给予指导,农民种植冬瓜的热情高涨。2004年,该镇复种冬瓜15000亩,产值达5400万元。确立了农业生产为旅游观光服务的发展思路,以万亩冬瓜和迟菜心生产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2004年12月25日,成功举办了增城菜心美食节,打响了增城菜心的品牌,该镇冬季种植菜心2000多亩,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实现了以旅游带动农业生产,促进旅游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2004年以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近800人次参加多场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20人,直接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2%,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抓好该镇种植户的种粮补贴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工业

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广州高村空调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金驰焊接有限公司、广州市卓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多间企业相继落户该镇。加强了对汽车空调、工业气体、制罐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跟踪服务,盛盈气体有限公司、华阳空调厂、赛邦制罐等企业不断增资扩产。截止至2004年底,该镇规模以上企业8家,产值30954万元,比上年增长7.5%。

社会事业

创新管理模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了新台阶。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全镇落实计生“四术”任务525例,其中结扎140例(纯二女户结扎36例),人引62例,上环323例,计划生育率90.69%,人口出生率为8.73‰。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从2004年以来,加大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麻雀学校”的合并进程顺利推进。围绕2010年实现“一镇一校”的目标,小楼小学在小楼一中和腊圃小学的基础上加紧扩建。加大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村级卫生站的管理,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4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51%。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精心组队参加2001年广州市九运会,取得2金、6银、14铜的好成绩;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大,全镇掀起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热潮。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好景华庭    下一篇 古成之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