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008|回复: 0

[简介/资料] 广州增城西园挂绿荔枝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又有许多磨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7 0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6月上旬,连日滂沱大雨,南方变成泽国。驰名中外仅得一棵的增城挂绿荔枝母树,在6月10日凌晨,树头被雨水浸渍高约30多厘米,周围排水渠变得吃紧,母树受到严重威胁。因挂绿荔枝不能水浸,过去曾因渍水被闷得半死。于是挂绿广场管理处员工全力投入解救,用水泵实施排水,直到当日上午10时左右才将渍水排掉,使母树转危为安。

挂绿荔枝生长在广东增城的西园,是荔枝家族的瑰宝。它与一般荔枝不同,其壳红带绿,文学家赞誉它:「四分微绿六分红」、「含丹吐翠」。而每个荔枝果都有一条绿色的「丝带」缠着。其肉质洁白晶莹,清甜爽口,吃后齿脥留香。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赞曰: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清代文学家朱彝尊说:「闽粤荔枝,向无定论,以予论之,增城挂绿,斯其最矣!」

据说挂绿荔枝是明朝工部尚书湛若水从闽南枫亭怀核归乡,种植而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品尝「挂绿」视为幸事,是历代官员作为向朝廷奉献的贡品。清朝时,到了采摘挂绿的时候,往往要十里设驿,五里立站,派快马将挂绿进贡到皇宫。解放前,每到挂绿成熟的季节,还有重兵把守。四乡八镇有钱有势的人家带着谷子,排成长龙换挂绿,满满的两箩谷子才换一颗。

1955年,挂绿荔枝获得大丰收,当年收获了38公斤,分成三筐。一筐用飞机当天空运到北京,送给毛泽东及其他中央官员:另两筐分别在广州和增城两地公开销售,每颗五分钱,每人限购一颗。送北京的这一筐,却被毛泽东批评,认为不应劳师动众上送北京。事后,广东一位官员深有感触地说:「以后莫做红尘妃子笑了!」西园挂绿荔枝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又有许多磨难。据史料记载,清光绪时,挂绿是棵两人合抢的大树,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人为因素及日寇侵华战乱的影响,挂绿古树得不到管护,到1946年,母树原有的三大枝桠,枯萎了两桠,生势萎颓。1948年结果仅140余颗。

1955年以后,挂绿长势又出现衰弱,每年结的荔枝只能以个计。多年来,先后请来前苏联、澳大利亚果树专家,华南、四川、广西、福建四家农学院的教授前来会诊。1969年似有起色,当年收获鲜果15公斤。进入上世纪70年代,老荔又陷入贫病沉痾,树干溃烂。当时地方官员十分焦虑。之后,人们挖地三尺,找到老荔患病的根源。原来旧县城的护城河堵塞,挂绿周围地下水位升高。于是便立即动手挖排水沟,锯掉枯死树桠,换掉旧泥,培上新土。老树终于发出新枝。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