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城日报讯】随着春节的临近,增城市各大中小学都已陆续进入寒假模式。记者2015年2月上旬调查发现,相比于上学时的花销,学生假期消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学时翻了好几倍,学生假期消费火爆。
学生:培训班占多数
2015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刘萌,每个星期要上舞蹈、钢琴、英语三种课外特长培训班,平均花费上千元,刘萌的妈妈告诉记者,家里除了正常的支出外,大部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孩子多学点技能,以后好在社会上立足。”刘萌的妈妈说。记者走访增城市各大培训班了解到,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寒假培训班可谓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语数英等课业辅导外,舞蹈、钢琴、跆拳道等兴趣班也应有尽有。
“我们培训中心不仅有吉他等乐器课程,还有芭蕾、民族舞等舞蹈课程,一节课大概是80元—120元不等。”荔城街荔城大道某家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何小姐告诉记者,每到假期,来培训中心学习的孩子明显增多,像是爵士鼓、吉他、钢琴等乐器培训都比较受家长青睐。
“我想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考公务员难度高竞争大,我打算提前一年准备,先参加公务员培训班,学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相关知识与申论写作。”2015年大三的杨志伟表示,还有一年就要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除了报了公务员培训班外,他还报了驾校,趁着有时间想赶紧考到驾照,为即将到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家长:不攀比但也要从众
“孩子九月份就上高三了,这可是个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在这个假期多充电,我特意给他请了家庭教师,专门辅导比较薄弱的学科,争取利用假期的时间再提高一下学习成绩。”家住怡康花园的谢女士表示,虽然请家教花的钱不便宜,但只要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就算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刚上初中,学习压力陡然增大,为了给女儿缓解学习压力,营造一个充实又轻松的假期,她可是下了血本。“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打算组织全家北上自驾游,玩到春节前回来,预计花费近万元。”黄女士表示,假期消费变高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与她身边的朋友相比,她花费的还不算多,有的朋友每到假期都带孩子出国旅游,花费得更多。
老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往往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一旦有什么需求,父母往往是倾其所有,有求必应,而实际上,太过疼爱孩子也是在‘陷害’孩子。”郑中钧中学语文科组的张老师认为,现在不少学生都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对金钱不知道珍惜,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
会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无限膨胀及其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更可怕的是可能会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和虚荣心理的萌芽与滋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不在于花费的多少,而是在于孩子或是家长与孩子一起的参与度。”张老师认为,家长在假期给孩子报太多的课外班一方面会占用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造成过大负担;
另一方面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也不利于孩子的记忆以及吸收,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课外班在经济上也会造成负担。张老师建议家长,与其盲目跟风,不如抽点时间带着孩子去培养兴趣,多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从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尊重孩子自己意愿的基础上,把钱花在兴趣爱好和增长学识方面,消费一定要量力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