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城日报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列入该镇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严抓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有序开展。目前,该镇2012年、2013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均已竣工,2014年、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别进入财评和勘测定界阶段。
据悉,派潭镇2012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为6071亩,涉及9个行政村,共2个项目,均已顺利通过广州竣工验收,进入工程结算阶段;2013年度高标建设规模为23615亩,涉及黄洞村、湾吓村、万能村等21个行政村,共12个项目,均已竣工,进入单项工程验收阶段;
2014年度高标建设规模为12311万亩,涉及9个行政村,共5个项目;目前,所有项目的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已上报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审核,并通过专家评审,进入财政预算评审阶段;2015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为15035万亩,已进入勘测定界阶段。
2015年8月中旬,记者在派潭镇旧高埔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看到,一片片平整的农田向远处绵延,田间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2015年,我们早稻的收割、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旧高埔村党支部书记张叔金说,相比以往依靠人工收割、挑运,水稻收割运输成本减少了40%。
已完成建设的派潭镇大埔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128.42亩,整修各类农渠共1645米,整修田间道(水泥路)共3483米。田间道的修建,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运输能力。蕉农温伯说,以前没有水泥路时要靠人力把农作物挑出来再运送出去,现在可好了,直接把车开进来就可以了。这样也减少香蕉因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而造成的污损,影响外观。
“以前排灌渠是靠人工挖掘的,称之为‘土沟’,以往没有铺设u型管时,每年都需要依靠大批人力清除‘土沟’的杂草,否则排灌渠容易堵塞,令农田排灌不畅通。现在的排灌渠经硬底化后,不仅利于排灌,还对农田排洪起到很好的作用。”湾吓村党支部书记黄桂棠说。据悉,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派潭镇划出重点区域,集中人力和物力,率先进驻增城区,确保大部分高标建设工程及早按质完成。
为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该镇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建立固定工作例会制度通报施工量,商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前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该镇对2014年、2015年的高标建设早计划、早部署,提前谋划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高标建设项目如期开工,按时完工。此外,该镇还特聘代建管理公司,加大对高标项目管理工作的投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