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是公益?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当今社会的公益通常指的是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2、什么是慈善?
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现在慈善的含义应涉及赈灾、助教、助医、扶老助残救孤、环保、科技文体、新农村与社区建设等领域,是民间广泛参与的“大慈善”概念,与公益的含义和内容本质相近。
3、E慈善指什么?
互联网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公益组织,公益组织接受网络捐赠、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等。网络捐赠就是E慈善典型的产物,不仅仅是捐赠,整个慈善行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塑造,网络也是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途径。
4、什么是NGO?
NGO是英文单词“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一般来说,NGO应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正规性(有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独立性(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非营利性(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志愿性(无论是实际开展活动中还是在管理组织的事务中均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5、什么是草根组织?
“草根”一词是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是指以当地为基础,充分自治,由志愿者运作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非营利组织,并将这类自愿为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集结为一个整体,以形成组织化管理。因此,草根组织通常会由正式志愿者完成大部分或者全部的工作。国内之所以称其为“草根组织”,主要是因为其通常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与基金会等在民政系统登记、有主管部门的公益组织相比,在身份认定、资金规模等方面有一定差距。
6、什么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市场)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7、NGO与NPO有什么区别?
非政府组织(NGO,即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意指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一般并不包括企业。与其大体相同的称谓还有非营利组织(NPO,即Non-Profitable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虽然界定的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同具有强制力的政府的区别,后者侧重于同非公益企业的区别,但是范围大体相同。此外,如果将政府组织认为是第一部门(公共部门),企业是第二部门(私人部门),非政府组织或者非营利组织其实也就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所谓“第三部门”,还有的将其称为“民间组织”。
8、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
9、什么是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
10、慈善会的性质是什么?
慈善会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由社会各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团体和人士自愿组成,发动和接受国内外组织及个人自愿向慈善事业捐赠或资助财产,并进行管理和运作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