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3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7%的人表示“关注”公众人物涉毒事件,其中20.6%的人“非常关注”。“明星屡屡涉毒,和毒品种类、性质、吸食方式的变化有关。”北京市禁毒委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吸食需要复杂的器具和一定的技巧,不仅有疼痛感,吸食形态比较丑陋,生理反应也比较强烈,所以对传统毒品年轻人会有一种抵制情绪。
艺人为何成了毒品高危人群
“而新型毒品主要是冰毒和冰毒衍生物,吸食方式简易,跟吃药差不多,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最让人担心的是,吸毒和娱乐联系起来了,在一些特殊群体的娱乐活动中屡见使用。当毒品变成娱乐毒品时,演艺界人士也就变成了高危人群。”皮艺军说。公众对公共人物吸毒是何态度?调查中,66.3%的人首选“这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63.8%的人认为“公共人物吸毒容易误导青少年”,52.7%的人觉得他们“法律意识淡漠”。也有25.4%的人说这是“个人行为,无关他人”。
云南警官学院禁毒系教授骆寒青,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共人物吸毒对公众可能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偶像或榜样的形象倒塌了,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负面影响;另一个影响是可能引起青少年好奇,在对毒品认识还不清楚时,会去盲目探究吸毒体验。
本次调查显示,56.1%的人赞成“封杀有吸毒行为的明星或导演”。皮艺军认为,明星吸毒会使青少年对毒品的看法发生转变,甚至错把吸毒当成时尚来模仿。所以法律惩处一定得严格,不能网开一面。当然,也不能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如果明星表现出对吸毒行为的负罪感和对公众的歉疚,对青少年也是一种后果教育。
90%吸食新型毒品行为发生在娱乐场所
武汉某高校学生刘娟娟,最近一直对参加的一次生日聚会后怕不已,“十几个人在一个酒吧的大包间里跳舞、喝酒玩得很high。”在她晕晕乎乎时,看见有人拿出一个托盘,她起初以为是糖果,“可没想到他们拿出一张银行卡,把那托盘上的东西分成几份,然后用吸管吸食。我的酒一下子醒了大半——毒品!”周围的人开始起哄说请她尝尝,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情急之下说上洗手间逃开了。
“在那种情况下,意志力稍微松懈一点儿肯定就上套儿了。”调查显示,92.4%的人表示了解吸毒的危害,其中43.2%的人说“非常了解”。仅6.6%的人对吸毒的危害“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只占1.1%。尽管如此,骆寒青对公众认知并不很乐观。她曾让学生画一张吸毒人员的像,大多数人画出来都是骨瘦如柴的样子;
“这是传统宣传中的吸毒人员形象,其实这些是后期的表现。事实上,青少年可能接触到的吸毒者,并不像宣传册上的那样。如果我们还这样做宣传,他们会怀疑我们做假。特别是目前新型毒品,主要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是马上就能表现出来的。”
北京启明星成瘾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文军表示,一些人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存有误区,“有朋友曾和我说冰毒成不了瘾,实际上只是刚开始表现没那么强烈,一段时间后就会成瘾,到后期对人的伤害和传统毒品一样。而且,现在很多药品都可以替代海洛因治疗了,但冰毒还没有替代品,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他看来,生活压力或者工作压力很大,心情郁闷无法排解的人更容易沾染毒品。
“传统毒品的吸食人群以文盲、半文盲为主。而新型毒品的对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比较多。”骆寒青认为,在目前社会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在亚文化圈里,吸毒容易成为跟风现象。90%吸食新型毒品行为发生在娱乐场所。什么人更容易粘染毒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