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210|回复: 0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30岁左右的人最缺乏锻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2-24 2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年龄结构不均衡,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其他年龄人数相对较低,其中30多岁的人最缺乏锻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低,仅为12.4%。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难保证定时、定量的锻炼,而时间少、场地不足等也是制约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市民在增城儿童公园开展毽球运动)

年轻人缺乏观念引导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动一动”的年轻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住的地方离体育广场步行只需10来分钟,即使小区内就有健身步道,从事文职的30岁程紫霞也很少去锻炼。对于她来说,锻炼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在家简单地拖地;一种是节假日与姐妹逛街。像程紫霞这样不运动的年轻人大有人在。她们普遍反映,繁忙的日常工作已经让他她们倍感疲劳,根本没有心思再专门抽出时间去运动。

年轻人缺乏运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除了学校和单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外,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锻炼健身。长期缺乏锻炼也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肌肉也会慢慢松弛,体力下降,精神不振,器官功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甚至引发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同时,缺乏锻炼的人,体力不够加上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同时极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做事无精打采等情况。总之,长期不锻炼,回馈给我们的只有疾病。

要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青年群体体育锻炼严重缺失,从主观层面来看,一是因为年轻体壮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二是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天至少有氧运动半个小时,如果条件不允许,一个星期不少于3次锻炼。运动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性格等选择,才能收到更为理想的健身效果。

比如脑力劳动者一般以坐为主,由于颈部长时间向前弯,流向脑部的血液受限,容易头昏脑涨弱。因此,最好选择在室外健身,充分利用日光和新鲜空气的保健作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体力劳动一般来说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因为不少工种需要长期保持某种固定姿势,或只是身体某些肌群在活动,容易产生局部疲劳、劳损甚至职业病。因此,体力劳动者需要的是全身性活动,建议这类人参加长跑、打球、游泳、武术、体操等。一旦身体开始适应日常锻炼,就可以慢慢的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当20分钟的锻炼时间觉得很轻松时,就可以试着30、40分钟,甚至逐渐的增加到1个小时。

利用零碎时间锻炼

上班族可以将运动见缝插针地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代替开车。如果上班地点离家不远,可选择步行上下班;如果上班地点离家较远,可选择骑自行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但可免去塞车之苦,而且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帮助代谢系统维持正常工作,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体形。

阅读书刊时,每个人的双脚是闲着的,可以一边读报一边用双脚不停抓地,然后旋转双脚以活动踝关节,有助缓解疲劳;写字时,可以把闲着的那只手放在小腹处,不断地揉,能够充分活动胃肠,防治便秘和消化不良;打电话时,另一只手随便拿一个东西,握住,上举,沿后脑下落,然后手臂伸向侧面,转动手臂做划圈运动,可以锻炼上身和臂力。如果上班期间长时间面对电脑,可在办公室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操,活动一下颈椎和常握鼠标的右手,既起到放松、保健的作用,又不会影响上班。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