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521|回复: 0

预防增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 必须各方加强德法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7-23 2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镇化战略稳步实施,协调共享发展意味着城乡地域差异得以打破,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纷纷走入城市,于是产生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有待全社会合力求解。2015年11月19日,方圆杂志社与增城区检察院联合举办“生活在别处——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犯罪调查与预防”研讨会,这无疑是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推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善举,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指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入城的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他们虽然名义上与父母团聚了,而实际上大多数仍然缺少父母的关爱、学校的关心、社会的关注,由于长时间未能得到亲切的关怀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与管理,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行为失范越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恶道。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我国0—17岁的城乡流动儿童3581万人,其中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农民工随迁子女达1294.73万人,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例9.38%。而2013—2015年上半年增城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非增城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区未成年人犯罪人员总数64.5%。由此可见,这么庞大的群体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加强德法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讲过:“市场经济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紧迫性。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此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所说的教育,是泛指国民的德法教育、做人的教育。古人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头等大事,才能做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预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无论“男主外、女主内”,还是“女主外、男主内”,都要注重家庭的实际分工,绝不能“打了几年工,垮了一代人。”为人父母更应敦伦尽份,力尽其职,尤其不能忽视随迁子女的情爱关怀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引导。每个家长都应懂得:物质上生活供养固然需要,而精神上关爱更为重要。

当今,许多入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仍然处在“隐性留守儿童”的状态,整天与工地钢筋水泥和工厂机器零件为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失去童真和童趣,孤独与冷清造成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躁动心理、怨恨心理……这些都是违法犯罪的成因。所以说,给予随迁子女更多的陪伴关爱和教育引导,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预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必须让全社会给力。对政府而言,要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平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同时,要加强网吧、酒吧、旅馆、娱乐场所等治安重点区域的管理,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各学校应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台账,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德法教育和关爱。

各社会公益组织、慈善机构也要建立关爱特殊群体的长效机制,通过关工、社会、义工联手组织爱心活动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给孩子送上关怀和温暖。预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必须创新教管机制。增城实施“同一蓝天下”,创新预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工作模式,成立“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之家”、设立“关爱候鸟工作站”和心理咨询室、建立青少年德法教育基地、开展德法教育宣讲团进百校等活动,引导社会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做法是值得仿效的。

现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如何运用道德教化和法治教育方面的新的认识成果,增强德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譬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教化孝顺父母、爱敬亲人,进而延伸到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强化道德底线,培育正直、善良、诚实、仁爱之心等基本道德元素;强化法律红线教育,反对唯我化、唯利益化、暴力化倾向以及邪恶倾向等,从而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人成为明德守法讲规矩的青少年。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