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533|回复: 3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7-21 1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志贺一朗本人在《湛甘泉研究梗概》中说:“有关王阳明的研究历来为数甚多,而关于王阳明友人湛甘泉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动手进行。我长期从事于王阳明的研究,某日偶涉湛甘泉,对他之存在的意义之大,惊愕不已,终于决心倾力于湛甘泉的研究了。本书中,特别提请读者注意的有下述三处。
   
1.第四章  湛甘泉的学说
湛甘泉的学说是‘随处体认天理’,这本来萌于其师陈白沙,湛甘泉得以心领神会。此章是最呕心沥血力求明释的一章。
   
2.第五章  湛甘泉的教育
   
3.第七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弘治18年乙丑(1505),湛甘泉40岁时,首次在北京遇见王阳明。其时王阳明是34岁,自此结下终生友交。王阳明学说得益于湛甘泉,这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关于‘格物’的异见上两者的争论更达到了顶点。”
   
1997年2月5日,志贺先生在应笔者之请所作的《湛氏史志序》中写道:“值此湛氏家族的谱书《湛氏史志》改订版发刊,深表庆贺。平成8年旧历腊月中旬(1996年12月17日),湛凌松先生的妹妹湛凤霞女士突然来访,惠赠此书。当时,知此书内容之后, 我很快答应执笔做序。
   
通览《湛氏史志》之后,很为主编湛凌松等中国各地的编辑人员赤诚真挚的同族之爱所感动。其中录有恩师小林明信博士为拙著《湛甘泉的研究》所做的序和我的跋的中文译文,真是我莫大的光荣。我认为,湛氏第七代祖先湛甘泉先生不仅是中兴湛氏家族的英才,而且与王阳明同为代表明朝的贤士,如无此二人,必无明朝的盛世。
   
湛甘泉作为执政者,历任礼、吏、兵三部尚书,留下诸多功绩;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成就更加博大。他的很多著作,还是教育门下弟子的教材。而今,他引起世界许多学者的关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正在迅速增多。1992年,‘纪念湛若水先生诞辰52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增城新塘镇召开。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加指日可待。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与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一起,不仅风靡了中国明代,而且是现今全世界各民族平等生活的根源性思想,如果人们对此有所认识,并忠实地加以实践的话,必会开辟一条通往世界和平的道路。
   
基于此点,我确信湛氏史志不仅是湛氏家族的书,而且是揭示全人类如何生活、繁衍的书。”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这一儒学命题,包含了一些什么内容?它在心学与理学关系的架构中处于何种地位?它与王阳明致良知说到底有那些异同?湛甘泉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对当代有何指导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前面的叙述和所引资料尚远为说清楚说透彻。

其实,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哲学界、教育界、政治理论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而且也一直是我们家族有识志士关心关注和学习研讨的大事。当然,要弄清楚这些很高深很复杂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不是专门的学者,的确很难穷尽,更非愚某这篇拙文所能企及。

但我们联谊会是干什么的?甘泉报的编辑们是干什么的?湛甘泉研究会是干什么的?不正是应该向族人、向社会对这些问题有所回答、有所解惑么?有感于此,更兼巍巍情山欲摧欲砸难逃之势,故不揣冒昧,且以此拙文做块引玉之砖,希望得到族内外高人斧削指正。
   
在第十届湛族同宗联谊会上,笔者以《江门学派与湛甘泉哲学思想初探》、《湛甘泉其人及其伟大之处》两篇拙文提交大会交流并参加“纪念湛甘泉诞辰54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时宣读。我在文章中指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名人孔丘以‘仁’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儒家学说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其基本学说代代相传,悠久而神圣,但是历代儒学大师在承传中各有发明创造,又使儒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发表于 11-7-21 1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孔孟程朱之后,明代“陈白沙、湛甘泉、王阳明等大儒以‘理’为核心,宣扬‘存天理’、‘致良知’、‘学贵自得’、‘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观点,为儒学推陈出新注入了新鲜血液。湛甘泉自己对‘随处体认天理’说,有过很多次精彩解释。
   
他在《答孟生津》信上说:‘明道看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延平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象山在人情事变上用功夫。三先生之言,各有所为而发,合而观之,合一用功乃尽也。吾所谓体认者,非分未发已发,非分动静。所谓随处体认天理者,随未发已发,随动随静,盖动静皆吾心之本体也,体用一原故也,如彼明镜然。其明荧光照者,其本体也;其照物与不照,任物之来去,而本体自若。心之本体,其于未发已发,或动或静,亦若是而已矣。若谓静未发为本体,而外已发而动以为言,恐亦有歧而二之之弊也。前辈多坐此弊,偏内偏外,皆支离,而非合内外之道矣。吾《心性图》备言此意,幸深体之。’
   
最著名的是《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这封信很长,分七个自然段,是两位儒学大师不同哲学观点的大论战,充分显示了湛甘泉知识渊博,学养深厚的风采,既尊重友谊,又是非分明的鲜明个性,是中国学术史流传至今的动人佳话。甘泉对阳明说:‘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寂则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所寂所感不同,而皆不离于吾心中正之本体。本体即实体也,天理也,至善也,物也,乃吾之良知良能也,不假外求也。但人为气习所蔽,故生而蒙,长而不学则愚。故学问思辨笃行诸训,所以破其愚,去其蔽,警发其良知良能者耳。非有加也,故无所用其丝毫人力也。如人梦寐,人能唤之醒耳,非有外与之醒也。故格物则无事,大学之事毕矣。’”
   
这段甘泉公回答阳明公的精彩对话,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我讲的随处体认天理这六字之意,就是随思想、随意念、随身心、随家务、随国事、随天下的大小事情上去体验观察,并把天理落到实处,都是将想得到的和看得到的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问题而已。想的是天下为公,将看到的事情与想的大事联系,虽然,常常想到的和看到的并不相同一致,但都不脱离我捍卫天下之正道,天下之正理这件天下为公的大事,心里想的大事即是要去办的大事,天理是至善完美的,这从可以看见和体会的事物上印证。天理就是我的良知良能,是用不着求诸别人就已具备的。

但人往往受风气习俗的影响,在生活中被假象蒙蔽,成长的时候不努力学习就会愚昧无知。所以学习、思辩、笃行这些古贤训示,能够破除人们的愚昧无知,揭去假面,激发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天理没有增加,也丝毫用不着人力,这就象一个在睡觉的人,是能够自己醒来的,不是非要别人喊他才能醒来。所以,推究考察事物就能够解决问题,世上也没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情。这样,古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理,也因此而完成了。”
   
改革开放后,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百业兴旺,自五四运动后停滞已久的中国儒学研究渐次恢复,已初具规模,已收获第一批硕果。笔者近几年心爱的读物有《中国儒学通鉴》、《中国书院史》、《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王阳明全集》、《湛甘泉的研究》、《传习录》和湛伟健先生赠阅的《湛甘泉传》、《陈献章评传》、《岭南心学传人湛若水》、〈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如饥似渴地从中吸取了大量玉液琼浆,如痴如醉,获益匪浅。
   
在〈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一书中,收有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教授黎业明先生〈近百年来国内湛若水思想研究回顾〉。该论文将百年来专家学者研究湛甘泉的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应是近年关于湛甘泉研究的总结性文献。现将有关部分摘要纳入本文,以飨族内外读者。
发表于 11-7-21 11: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意义,该论文写道:“在湛若水思想研究中,涉及的面是比较广泛的。人们对湛若水的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社会、文艺、教育等方面思想都有所研究,然而湛若水的哲学思想始终是研究的重点。而在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中,人们对其思想学说的主要范畴、重要命题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但是研究得最多的是作为湛若水学术宗旨的‘随处体认天理’这个命题”。
   
黎教授认为,近年对“随处体认天理”这个命题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有陈郁夫、侯外庐、黄敏浩、冯达文、乔清举、郭晓东、刘兴邦、张瑞番等。而对这一命题的具体内容,专家们的意见尚未统一。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认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方法,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敬’与‘勿忘勿助’”。乔清举先生则认为这个命题“包括了心学的‘发明本心’和理学的‘格物致知’两方面内容”。张瑞番先生则认为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自家体认”、“随动随静”、“仁精义熟”几个方面,而“勿忘勿助”则是体认天理的最好途径。他还认为,在分析“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含蕴方面,“则以唐君毅先生、黄敏浩先生、冯达文老师的研究为最具深度”。
   
关于湛甘泉在理学史上的地位,专家学者的意见亦不一致。赞赏一方的乔清举先生说他是一位建立了“一个突破理学而又吸收理学、主张心学而又批评(陆王)心学的独特的心学综合体系”的思想家。张瑞番先生说他“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湛若水,就很可能没有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也就可能没有风靡一时的明代心学”。而钱明先生一面称湛甘泉是继陈白沙之后的“明代心学大家”,另一面又说“甘泉思想缺少原创性”。可谓见仁见智,评说不一。
   
黎业明先生最后说:“毫无疑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湛若水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但是,这些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湛若水作为明代重要思想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而且,与日本学者,例如志贺一朗等人的相关研究比较,我们的研究是落后于人的)。对湛若水的生平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是十分罕见的;这样的研究局面,显然是不够理想的、是有待改进的”。
   
可以预料,随着中央对传统文化政策的新变化和盛世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现状,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湛甘泉哲学思想,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研究,在新时代重新放射他富有创造性精神的思想光芒!
7098210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1-8-6 23: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