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544|回复: 0

[增城新闻] 增城市正果兰溪村民不奢望政府帮助,自建引山泉水入户自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14 1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增城市正果镇兰溪村,村民另辟跷径满足日常用水需求。昨日,记者深入正果镇兰溪村了解到,该村的自来水都是山泉水,村民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将优质的山泉水通过自主修建的储水池和自来水管道引入家中,更好地解决了日常用水问题。
小村庄里的“自来水工程”
   
增城市正果镇兰溪村位于靠近罗浮山的一处深山中,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横穿村中的小溪清澈见底。据当地村民介绍,即使在干旱的季节,小溪依然潺潺流动,未曾干涸,而四周山更是泉眼遍布,村里水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来,兰溪村民发挥聪明才智,对独特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利用,“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自来水”系统,既不用钻井取水,也不依靠自来水公司供水,很好地解决了村里的饮水问题。为探个究竟,记者深入村庄内部走访了解情况。


   
在增城市正果镇兰溪山吓自然村,记者看到,这里的每户人家都铺设了优质的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从村屋到庭园,从村道到山上的储水池,蓝色的管道就像一条大动脉贯穿其中。只要轻轻拧开水龙头,冰凉的山泉水便源源不断地流出,水压毫不逊于城里的自来水。“只要水龙头一拧,水就出来了,不愁没水喝。”村民梁伯拧开自家水龙头,一边让记者察看水质,一边向记者介绍筑池引水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梁伯的带领下,记者在村庄后面见到了村民赖以解决用水的储水池,山上的泉水正是通过水管引入储水池后,再通过水管连接到村民家中。梁伯告诉记者,兰溪村山泉水资源充足,但因筑池引水“工程”均由村民自主修建,在技术上仍存在不足,因此水池都较小,一般三至五户共享一个储水池。“兰溪村位置偏远,需自己想办法解决饮水问题。”梁伯说,现在通过储水池的修建及管道的铺设,从山上引入优质山泉水便可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还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

自然水质符合饮用标准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山泉水不受外界污染而达到饮用标准呢?兰溪村村干部潘书记告诉记者,他们选用水源的要求相当严格,从选取位置到泉眼流量都须经过调查研究,而且还会将水质样本送往市防疫站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开始修建储水池。在修建水池的过程中,引导管须深埋泉眼中,泉水经过多层地质过滤层后流入储水池,即便在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下,只要泉眼未干涸,就不会影响正常供水。此外,村民还集体出资请专业人员定期对储水池进行维护清洁,以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

合理安排用水 珍惜水资源
   
兰溪村村民居舍零散,共有18个自然村、28个合作社、村民680户,分布在方圆十几公里内,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依靠山泉水解决日常饮水问题,但山泉水源分布范围并不十分广阔,要让距水源较偏远的村民也能分享到山泉水,就得集中修建储水池。例如水美自然村有110户人家,但水源只有5、6个,若不集中筑池储水,则很难解决饮水问题。
     
潘书记告诉记者,以往村民只能靠上山挑水或打井解决饮水问题,费事又费力。直至90年代中期,政府拨来专项资金,在村中心投建了一个大型的山泉水储水池供给附近村民使用,这种方便快捷的取水方法迅速得到村民的认可,村民开始纷纷仿效,自筑水池引水。自此,大大小小的储水池便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村里拔地而起。“虽然本村水资源丰富,但在使用上仍要合理安排。食用的是山上的泉水,而灌溉、洗衣及一些非食用用水则使用溪水。此外,虽然水资源是自然而来的,不需缴纳水费,但仍会提倡村民节约使用,珍惜水资源。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