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706|回复: 0

[增城新闻] 增城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23 05: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将广东省增城市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笔者获悉,增城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近日对此作出批示:“重大突破,可喜可贺!继续努力,再上台阶。”增城市凭什么打动了全国专家评审组?广东省林业规划专家林俊钦告诉笔者,增城市近几年来坚持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文明发展路子,把社会经济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城乡绿化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有发展思路,又有成绩说话。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双丰收

增城人喊出的口号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几年来,增城市先后提出了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等,从实际条件出发,坚持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打造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和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2011年上半年,增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工业总产值739.3亿元,同比增长8.12%;实现农业总产值34.02亿元,同比增长5.76%;财政总收入72.67亿元,增长13.35%;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排名第9,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相结合

为打造宜居环境,增城市按照产业升级的要求,先后关闭了418家落后产能企业;淘汰了358家小锅炉企业;整治了293家脱硫、降氮脱硝、有机污染物治理企业;实施了机动车废气污染治理和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清拆违章建筑,切实整治城乡乱摆卖、乱拉挂、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乱丢乱吐等“六乱”行为,清理全市1135家存在危害生态环境或重大安全隐患的无牌无照生产经营场所;实施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绿化建设方面,目前增城共有12个森林公园和20个以经济林为主体的生态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38%,其中生态公益林6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73平方米,规划建设了荔湖、鹤之洲、湖心岛等10个湿地公园,现有湿地总面积约2.6万亩,全市2600公里各类道路和河流全面实现了林网化、林荫化,增城已成为广州东部的“绿肺”和珠三角城市群中难得的一块绿洲。

为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增城市根据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建立了资源配置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分类考评机制四大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生态建设落到实处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空气更洁净,增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体 市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日益增强。专家指出:生态优势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增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融合,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森林走进城市,公园走进乡村”

增城人的口号是:让“森林走进城市,公园走进乡村”,事实上他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这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赞赏,他还将“增城模式”总结和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统筹城乡绿化美化工作,让宜居永续。增城市按照大生态、大林业的理念,设立增城市林业和园林局,统筹全市城乡植树绿化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城区、镇区、社区小公园小游园建设活动,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以林为本,沿山边、水边、路边将沿线景区、森林公园、景点、农村连接起来,建设生态型绿道。

二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发展永续。近年来,增城市以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区位、按功能招商引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产业区实现由“山区”变“景区”、“林场”变“公园”、“砍树”变“看树”,以不平衡的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统筹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

三是统筹森林资源管护,让生态永续。增城市加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业社会事务管理,制定《增城市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实施《合同文本》管理,成立市镇护林专业队,使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山区镇专项建设资金,并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超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实施“林木损失性补偿+林地租金”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实现生态公益林国有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

增城模式为全国提供探索经验

在增城市申报全国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时,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对增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肯定。贾治邦说,增城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绿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成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可以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希望将其经验向全国推广。贾治邦要求,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室)要全力支持和指导增城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工作,将增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硬指标总结起来,作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全国提供探索和经验。

素有“广州后花园”美称的广州辖下的增城市,日前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记者20日随法治广东宣传教育第五次联席会议等与会成员一同游览增城绿道,体验这座被260公里绿道环绕的花园城市,探访寻常百姓生活。当天,傍晚时分的增城广场游人并不多,而在往来的市民中,不少人都会在法制宣传栏前驻足。这个有30万平方米面积的广场,设有长长的一排宣传栏,内容每个季度更新一次,图文并茂地宣传各种法治知识。

2011年67岁的何力民家住增城广场附近。何伯告诉记者,周末节假日的晚上,广场上常常有上万人聚集,人们或休闲散步,或小坐聊天,使这里成为增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增城广场已成为日常生活轨迹的一个站点。“每天吃完晚饭,我们都会到广场上散步,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何伯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目前从初溪公园至白水寨景区50多公里绿道中的十个驿站及公园,均已初步完成法治文化建设。同时,增城还在进一步筹划,将法治文化全面覆盖绿道沿线景点公园和21个驿站。不久的将来,增城260公里绿道将成为法治文化宣传之道。紧靠增城“母亲河”增江河的荔韵公园,以呵护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建园主题。良好的绿化,绵延幽静的小道,完善的康乐设施,吸引了很多老人和小孩到这里打发黄昏时光。

来自河北的陈巧珍在增城居住了五年,谈到增城绿道建设,陈巧珍满脸笑意。“环境这么好的公园,对市民免费开放,真的让我们很感动。”陈女士说,2011年年初女儿出生之后,她和丈夫就将婆婆接到增城,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让陈女士和婆婆之间一直有隔阂。但自从婆婆开始到荔韵公园晨练后,陈女士感觉婆婆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变。“大概是看了公园里面关于男女平等的宣传画报吧。”陈女士颇为欣慰地说。

据增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11年增城计划投入资金50万元人民币,推进绿道法治文化建设第二期工程,开展初溪水利枢纽至白水仙瀑景区约50公里绿道法治文化建设。同时筹建中新镇坑贝村绿道及法治文化广场,现各项工程陆续动工,计划2011年10月底前完成。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