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到增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不用收挂号费,医生就诊后统一收不超过10元的‘一般诊疗费’。”2011年10月11日,记者走访了市内的多所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一般诊疗费”新规在增城市已经正式实施。
新规:“一般诊疗费”最高限10元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广州市物价局、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我省已制定的《关于建立健全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联合发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标准(附件)》,将调整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从2011年起,市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门诊,原来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打包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不得高于10元/次。
市民:不挂专家号、不打针的人有点亏?
虽然该新规定为前来挂号、打针的患者节省了费用,但也有人对此有所质疑。在中新医院看中医科的张钟玲在中医诊断病情开好处方后,到收费处交钱发现了与往日的不同,收费单上除了中草药25.8元,还有一个10元的“一般诊疗费”,合计是35.8元。张钟玲认为:“我又没打针,这个10块钱不是给得有点亏?”针对这个问题,中新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使用医保统筹基金可以报销七成,这样的话就省多了。”
“要是我不挂专家号,又不打针,而且还没有医保,那该怎么办?”市民唐芝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觉得年轻人偶尔生个小病,多个几块钱也无所谓了。可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去看病,他们省钱惯了,也许接受不了。还有人认为,“就算用医保可以便宜很多,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钱啊,不是两三块钱的事。”
医院:实行首日未见异议
记者在中新医院看到,在挂号收费处张贴有《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而前来就诊的居民大多并不清楚新的规定,他们都习惯性地掏出1元的普通挂号费。前来看内科的李女士便是如此,在听完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后,她表示“这大大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是一项惠民好政策。”
据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前实行的基本药物制度,使居民看病相对省钱,从8日起,医院的这些收费统一合并“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不高于10元/次,其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暂不变。以前,医院挂号费1元,挂副主任号6元,急诊6元;肌肉注射1.2元,静脉推注2元,“点滴”9.6元,小儿头皮针8元。
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医院看个感冒,药物费70多元,注射费10.8元,诊金3元,加上各类一次性输液器、过滤器、注射器等耗材,加起来超过90元,医保参保者花费约40元。新政实施后,药物费约40元,加上10元诊疗费,合共50多元,医保参保者只花约20元,比原来差不多降了一半。并且“参保人员的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比例不低于70%”,即医保参保者个人只需支付10元中的30%——3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