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侠义埋忠骨的增城正果镇王雁门

11-10-3 05: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14| 评论: 0

摘要: 王雁门.增城县正果镇白面石村人。他出身于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以教师为业。他幼随父读私塾,善作诗文、对联,文才为当地人公认。父去世后,他继承父业,从事教学三十年。在教学中积极宣传耕读思想,强调人要有文 ...
王雁门.增城县正果镇白面石村人。他出身于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以教师为业。他幼随父读私塾,善作诗文、对联,文才为当地人公认。父去世后,他继承父业,从事教学三十年。在教学中积极宣传耕读思想,强调人要有文化、有知识,但不能轻视体力劳动。他身体力行.把自己经营的沙梨园取名为"荃叟园”,自号“山巅老人”。

他曾著文称:“既学书,又学农,砚田和来耜相与相终,愿我后入继述于无穷。”他虽生长于清末,但为人有正义感和新潮流思想,反对封建八股文章和科举考试。民国后,对腐败的举阀政府不满,不参加政权工作和竞选活动。当时政府几次要委任他为区长,乡长,他都婉言拒绝。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忧国忧民,积极宣传抗日.以爱国诗歌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起来参加抗战。在他的启发下,有不少的热血青年投笔从戎。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入侵广东各地.,我国守军独立二十旅一个营.在他家乡白面石的黄沙凼坳老虎石山与侵略军打了一场硬仗,牺牲了二百多人.

他不忍目睹抗日烈士暴尸山野,毅然发动村民和麻榨.正果圩商界捐资收殓,在老虎石山建立墓地,在黄沙凼坳建立抗日烈士纪念亭。他为抗日烈士纪念亭撰写碑文和对联。其对联内容是:“黄种图存,群英抗日;沙场战死,烈士流芳。

1939年共产党领导的正果东山小学.要迁入白面石村复办。他坚决支持.想尽办法提供校舍.同年,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和中共增城特支在增龙地区活动,于白面石建立据点、设交通站,也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当**逆流到来后,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员进行迫害时,许多同志走到他的沙梨园隐蔽,继续进行秘密活动.

以后增龙博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李光中和增城县委后方书记陈李中都曾在他的帮助下.于白面石村隐蔽过一段时间。尽管当时有些村人非议,‘但他坚持耐心教育.晓之以理,使全村民众团结一致支持革命.1945年初.东江纵队指挥部率领部队到达白面石村.指挥部和电台就设在沙梨园。

他积极发动群众.给部队送慰劳品.他还积极支持儿子王国祥组建抗日人民自卫中队.这支队伍后来编为东纵五支队铁石队.1945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纵队政治部在罗浮山召开增龙博各界人士国是座谈会,他亦以增城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应邀出席.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军队进剿白面石村,烧毁了他的“沙梨园”住所和村里的八十多间民房,他义愤填膺.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走共产党指引的道路.

1946年中共领导的增龙地区人民恢复武装斗争,他又作了有力支持。1948年。国民党当局通缉他。他在广州王家祠,潢到便衣特务搜查,幸得友人协助,藏在包装箱星躲避,脱险后即赴香港.他在香港仍念念不忘增北地区的游击斗争.

他写信鼓励儿子王国祥:“酒肉之奉,非孝也.坚持革命为孝;晨昏定省非孝也,救国救家为孝"。1949年初,,他在党的关怀下返回解放区。解放后,他更坚决拥护党和政府.亲自鼓励孙子王向上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杀敌.1952年,他不幸逝世.终年7l岁. 3364287970283961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