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回忆建国初期在增城政府当干部的岁月

12-1-2 04:5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753| 评论: 0|原作者: 吴杰荣

摘要: 20世纪五十代初期,我曾在增城县第一区(现在的荔城街、增江街)人民政府工作,这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但这段充满着激情而又是非常艰苦朴实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永志不忘。当时一区区 ...
20世纪五十代初期,我曾在增城县第一区(现在的荔城街、增江街)人民政府工作,这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但这段充满着激情而又是非常艰苦朴实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永志不忘。当时一区区委会、区政府的工作人员非常年青、精干,总共才21人,基本上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其中只有3人30岁出头,也有3人是10多岁的少年,其余的都是20岁出头的青年。

一群朝气蓬勃的年青人

时任区委书记兼区长江金炼,副区长吴佩珩才二十二、三岁,团工委书记王金、团工委委员关其德和文教助理巫国祥,财粮助理肖树椿,区委宣传干事王旭璇,才20岁出头,工商助理潘晋东、生产助理曾宪章、区委组织干事钟焯明只有20多岁,连被尊称为“家姐”的妇联主任傅德贞还不足30岁。?

这支队伍中不少人不但年青,且又有相当的“资历”,其中有15人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包括抗日战争参队的2人),他们多数是东三支游击队的成员,当年跋涉过崇山峻岭,经受过战火的考验,使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晚辈一听到这样的光辉经历都肃然起敬。就是这样一支既年青又精干的队伍,担负着管理全区3乡1镇(东屏、清燕、庆福乡、县城镇)三万多人口的重任。?

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

建国初期,我们接收过来的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年轻的新中国百业待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都在艰苦奋斗,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当时区工作人员实行的是供给制,区级以下干部都吃“大灶”,每人每月吃饭费的供给标准是8—9元,由单位掌握,统一安排。此外,每月发生活费3元多(工勤人员生活费每月少几角钱),每季发一对解放鞋和祙子,每隔几年发一套棉衣、棉被、蚊帐,每年发两套衣服(春秋季不分),所有这些实物折款每月合计也只有10多元。

在供给标准很低的情况下,区里的同志上至书记、区长,下至通讯员、炊事员,都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那个时候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早餐吃。来往办事的客人都一律在单位就餐,没有额外接待。单位的总务人员在伙食上巧安排,每天挤出一点“伙食尾子”,每星期或十天半月加一次菜(多是煲猪肉),大家就感到很高兴,很满足了。有时月中发了生活费,结伴去小食店吃一碗莲子鸡旦糖水(每碗1.5角),就感到是莫大的“享受”了。

那时在生活费很少的日子里,除了必要的手巾、牙刷、牙膏、肥皂外,很难有其他较大的开支,做一件恤衫或一条睡裤都要省下2—3个月的生活费,做一套外衣得省下半年的生活费。在艰苦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严格自律,日常的办公用品哪怕一纸一笔都注意节俭,把节约每个铜板投入新中国建设作为已任。这段时间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是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没有人闹待遇,嫌艰苦,大家对党无比热爱和信任,对祖国和个人的前途充满着信心。

工作之余,许多同志都挤空读书看报,唱革命歌曲,参加体育活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都很活跃,不但党团员每周每月有活动,非党团员也参加许多活动。有一年,《毛泽东选集》四卷和《志愿军英雄传》三卷第一次发行并征订,很多同志都不惜花几个月的生活费积累踊跃订阅。那个时候县文化部门经常在增城中学的大操场免费放电影,区里的同志只要有空都会带着小木櫈前往观看,把这看作是学习教育的好课堂。

我在区政府当文书,每天要分发文件和报刊,有机会接触多种报纸,因而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我参照一些老前辈的做法,在住房内挂了两幅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每看到报上的新闻就从地图上找方位,以加深了解,这种看来很简单的学习方法日积月累,使自己增长了不少知识。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也逐步改善。不久机关开始评定级别,实行工资分制按物价指数折实工资分计发工资,不同职级有一些差别,区里的同志一般每月有20多元,职级高的有30多元,为以后实行薪金制打下基础。 3397433071972471 -->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