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乌榄核上细琢的大千世界

12-4-1 03: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296| 评论: 0|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 增城除了盛产荔枝,还盛产乌榄。这种乌榄核大而坚硬,质地紧密,不易开裂,是榄雕的上乘原料,自古以来就受到江苏等地榄雕艺人的喜爱,他们纷纷到广东采购这种乌榄核以作雕刻之用。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 ...
榄雕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发展史,其间兴盛过也衰落过。虽然历来它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但每个发展时期总有艺人因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被世人牢牢记住。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的榄雕艺术,保存了传统工艺的美术技法,蕴涵了岭南风物的古老神韵,是文化广州不可缺失的精彩部分。

著名的增城榄雕

增城除了盛产荔枝,还盛产乌榄。这种乌榄核大而坚硬,质地紧密,不易开裂,是榄雕的上乘原料,自古以来就受到江苏等地榄雕艺人的喜爱,他们纷纷到广东采购这种乌榄核以作雕刻之用。广州地区流传的乌榄核雕刻工艺,属立体微雕类。它的工艺主要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工艺流程包括选料、画样、锉胚、雕刻、刮滑、安木座。广州榄雕作品的主要类型有座件、珠串、挂件、核舟等。核舟是广州榄雕中最具传统特色的一类。核舟类榄雕最恒久的题材是“大苏泛赤壁”,历代著名艺人均创作过这一题材的作品,且不少传世经典之作都以这一题材来表现。

除此之外,核舟类榄雕的题材还有子洞船、花舫等。因此,这类榄雕包涵的内容较多,材质方面一般选用大子榄核。一个小小的榄核在大师们的刀下,可以雕刻出结构复杂、线条流畅、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的图案和人物,其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榄雕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发展史,其间兴盛过也衰落过。虽然历来它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但每个发展时期总有艺人因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被世人牢牢记住。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的榄雕艺术,保存了传统工艺的美术技法,蕴涵了岭南风物的古老神韵,是文化广州不可缺失的精彩部分。

追溯至明清,“大苏泛赤壁”为榄雕经典题材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寺院僧人以榄雕船售给香客,以示“普渡”之意。当时榄雕题材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而从实际用途来看,大多将榄雕当作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装饰、点缀之余,亦作玩赏之用。目前,所见对核雕最早最精彩的记载莫过于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描述明天启年间“虞山(今江苏常熟)王毅叔远”,“简核桃修狭者”精工细刻而成的“大苏泛赤壁”题材的核舟。与之相对应的是,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广州榄雕艺人代表作品基本都是“大苏泛赤壁”题材。如今,“大苏泛赤壁”这个题材已成为现代榄雕工艺的传统题材,艺人们也通过制作此题材的榄雕来考验自己的技艺。

增城新塘镇组成榄雕中坚力量

广州的榄雕工艺起源于盛产乌榄的增城新塘镇。20世纪30年代,外国客商四处寻找榄雕工艺品,使广州榄雕手艺兴旺一时,其中以艺人陈忠最为出名。不过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增城的手工业受到极大冲击,纷纷倒闭。榄雕生产也因交通阻塞,产品难以出口,生产逐步萎缩。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区麟、区琦兄弟恢复和组织生产广州榄核雕刻工艺品,创作出新中国第一批广州榄雕精品,还培养出一批雕刻人才。

起初,区氏兄弟与艺人们在当时成立的雕刻合作小组里从事榄雕工艺。在1958年4月,广州市榄核雕刻组正式成立,十多名组员几乎都是原雕刻合作小组里的榄雕人员,另外还有一些新学徒如梁可昌等加入。12月,该雕刻组并入大新象牙工艺厂,从此成为广州中心城区榄雕生产的中坚力量。其间,区麟创作的“梁山泊108将”在广东省工艺美术评选会议上被评为一等奖。

当年艺雕厂年产榄雕产品7万多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榄雕工艺呈现欣欣向荣的势态。新塘镇于1973年成立新塘镇艺雕厂。该厂生产传统榄雕,并开拓海外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时的艺雕厂厂长黄学文,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掌握了精湛的手艺。在艺雕厂成立前,黄学文只是听说过增城榄雕,还未亲身实践过。但凭着多年雕刻的经验及对工艺品制作天生的敏感,他琢磨出一套榄核的雕刻方法,并把手艺传给当时在艺雕厂工作的40多名员工。艺雕厂形势最好的时候,全厂有艺人45名,产量最高达到每年7万多个榄雕成品。

但艺雕厂在1981年解散了。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包产包销的经营模式逐渐改变,榄雕的销售渠道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榄雕工艺复杂。40多名艺人为生存各散东西,新塘榄雕就此走过了最辉煌的岁月。1986年以后,因为同样的理由,广州地区的榄雕组织先后转产。目前,继续从事着榄雕工艺事业的艺人只有曾昭鸿、伍鸿章等两三人,黄学文已年逾古稀,眼力大不如前,虽然身怀绝技,也只能在家自娱自乐了。

家里就是一间榄雕小工厂

据民间传说,岭南的榄雕工艺起源于增城。在增城就有位无人不晓的榄雕艺人黄学文。作为榄雕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经常有人慕名前来拜访黄老师傅。为了一见大师的精湛手艺,我在几次邀约之后,终于获得他的特许,得以拜访。老师傅就住在增城新塘旧城区一栋自盖的四层楼房里,家门口挂着“黄宅”的小牌匾。拜访当天,广州突然下雨降温,这让今年快80岁的黄师傅风湿疾病加重。黄宅门铃一响,老师傅从二楼走到楼下开门,都需花上五六分钟的时间。老人家说这是艺人的职业病。他从6岁起开始学雕刻,长期以来只保持一个姿势,就是身体前倾趴在桌台的黄色灯光下,拿着工具在乌榄核上细致雕琢。在长期缺乏身体锻炼的情况下,老人家说避免不了受疾病侵袭。

黄老师傅的房子,其实是一间小工厂。他从新塘艺雕厂退休后,在家里仍然从事着榄雕工艺。家里一楼,是太太平日里将榄雕刮滑、安木座的地方。二楼是黄师傅的个人展示厅:厅里摆设的红木家具,图样、定型都出自他之手;在墙壁上,还挂着老师傅的隶书作品;每个角落则摆满各种款式的榄雕作品。当有客人到来时,黄师傅夫妇就在这个客厅里接待。而平日工作、设计榄雕的地方,黄师傅安排在三楼。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