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名门后代多彦士:解读陈恭尹寓居增城新塘及其诗作

12-12-24 08:5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75| 评论: 0|原作者: 韩伯泉

摘要: 春日郊游,前往广州北郊沙河镇柯木杨屋村后山拜谒一代彦士陈恭尹之墓。站于墓前,远眺隐隐青山,迭迭层林,悠悠白云,一种发古幽思之情油然而生。谒后归来,翻阅有关史志,得知陈恭尹曾寓居增城市新塘镇(旧称沙贝村 ...
春日郊游,前往广州北郊沙河镇柯木杨屋村后山拜谒一代彦士陈恭尹之墓。站于墓前,远眺隐隐青山,迭迭层林,悠悠白云,一种发古幽思之情油然而生。谒后归来,翻阅有关史志,得知陈恭尹曾寓居增城市新塘镇(旧称沙贝村)前后共计10年之久,并写下大量诗词,其中有七首传世,成了邑人宝贵的文化遗产。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又曰半峰,号独漉,乃顺德市龙山乡人也。他与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梁佩兰合称为“岭南三大家”。而陈恭尹本属顺德名人又缘何长居增城呢?说来有其苦楚,亦有其姻缘。话说陈恭尹之父陈邦彦。是明末反清名将,与增城新塘一明朝恩贡生湛粹是莫逆之交,遂以湛粹之女许配恭尹为妻,陈湛结为亲家。

陈邦彦官至南明兵部主事,于永历元年(1647年)7月,联合陈子壮等人围攻广州清兵,因力不胜敌,败北逃至清远。9月,被清兵攻破,陈邦彦被俘不屈而遇害,“全家惨遭杀害,仅恭尹一人幸免”(《简明广东史》)。陈恭尹匿名外逃,被其外父湛粹秘密接到增城新塘镇附近的泥紫村收藏,后转回湛粹家中隐居起来。

其间,也曾潜居过西樵山、罗浮山等处。直至南明覆亡,恢复无望,他才携同家人返回老家顺德龙江。1668年夏,其妻去世,陈恭尹又带领儿女扶柩迁居增城新塘。八年后,又举家搬回顺德龙江。晚年筑室广州小禺岗(今禺山路附近),日夕诗酒酬和,以遗老身份终老。

陈恭尹以其父荫,授为南明锦衣卫佥事。他隐居增城新塘的日子里虽深居简出,而心系其志:一面用心攻读写作,一面密切注视时势变化,伺机待发。他于顺治八年至十年(1651—1653年)怀着国破家亡巨痛,奔走福建、浙江、江苏一带,试图与郑成功、张煌言等抗清力量联系,共图反清大业,结果未遂。

顺治十五年(1658年),陈恭尹再度远行,当他第二年冬到达郑州,得知南明政权倾覆,永历帝逃入缅甸的消息后,痛心疾首,悒悒南归,继续隐居增城新塘以诗言志。我们透过这仅存的几首诗作,便不难窥见到陈恭尹当时的生活及其心态。例如,《漫兴》一诗,诗人以“漫兴”切入,随意抒发他在新塘岳父家中长居的感受。诗曰:借屋增江口,悠悠十八年;力穷群籍内,身老众人前;曲巷来风满,闲门得月偏;有生同是寓,终恋墓边田。

诗中,诗人以平常口吻诉说他“借屋增江口”(“增江口”即增城新塘代称,因新塘地处增江口出口处,故名),“悠悠十八年”的难忘岁月。他虽与当地父老亲如手足,过着“曲卷来风满,闲门得月偏”的安逸生活,但他不想一辈子寓居异乡,而他的心始终萦怀故园,慕恋着“墓边田”。可见陈恭尹对其第一故乡顺德龙江的情怀是多么深切!

诚然,陈恭尹寓居新塘乡野绝非过若隐世清沉的生活,而是以国破家亡、反清复明为念,这在他的诗作里有着鲜明的坦露:有时他责怪自己为国无力,深感内疚;有时他自誓要自强不息,尽忠一博。因此,他在《苦吟》这首诗里,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力穷天地外,独立夕阳时;物态皆吾巧,春风不自知;舌从荆妇笑,香遣稚儿司;究竟成何事,年年催鬓丝。

诗人自愧“年年催鬓丝”而事业未成,这怎可苟且偷生呢?有一年,当陈恭尹乘船秘密前往广州组联反清复明,而船经南岗与黄埔河面,目睹珠江两岸风物时,触景生情,写下《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二十二句诗。诗人在诗中情不自禁地鸣放出“寡出春己生/为悉老先及/穷檐思良友/冻浦命朝戢”;“伤哉逝川叹/恸矣岐途泣/百年曾几何/三十未能立”的哀叹。

从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当时的心境是相当复杂的,有着难言之隐:一方面是诗人感悟到人到中年而未竟大业的忧伤和阵痛;另方面,在此伤痛的情感中夹带着忧国忧民那种义士的责任感,鞭策着陈恭尹,使他不甘寂寞,要重出江湖大施拳脚,酬报夙愿。所以他忍不住隐居的寂寞,于1658年毅然抛妻弃子再度离开新塘北上联络反清复明各方势力。

当他乘船由新塘往广州途中,写下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壮行诗:《舟发寄湛用喈、钟裴仙、湛天石》(诗题所言三人均系陈恭尹在新塘的密友):扶胥古渡水凄凄,雨后移舟望欲迷;数口寄居秋草外,一身为客楚云西;家无兄弟依良友,地夹河山畏鼓鼙;知己片言应不负,乱离妻子藉提携。

诗人在诗中诉说对良友的期望是深沉而亲挚的,唯对他此次北行潜负的使命,其前景孰喜孰忧,诗人是茫然的,仿佛“雨后移舟望欲迷”。不过,诗中那种“数口寄居秋草外,一身为客楚云西”的豪情,以及乱离妻儿的丈夫情怀,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回”的气慨。

是啊,正是我国一代的仁人志士,孕育了他们以国难为重的情愫,铸造了陈恭尹等“岭南诗人”的诗风和诗魂,体现了他子承父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终致南明覆亡,而陈恭尹的壮志未酬,也终成遗憾。唯他留下那些被千古吟唱的诗篇,以及隐藏于青山丛林之中的墓地,才是永供后人缅怀的呵!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