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石下村复昌桥的故事

10-10-30 05:1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01| 评论: 0

摘要: 复昌桥位于增城市新塘镇东江河岸的石下村,据说曾拥有比驰名中外的现有的增城挂绿历史更悠久的挂绿荔枝.新塘镇石下村还出过一位进士,封建时代的文化精英和香港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沿着增城市新塘镇广园东快速路往东,过 ...
         复昌桥位于增城市新塘镇东江河岸的石下村,据说曾拥有比驰名中外的现有的增城挂绿历史更悠久的挂绿荔枝.新塘镇石下村还出过一位进士,封建时代的文化精英和香港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沿着增城市新塘镇广园东快速路往东,过了石新公路出口不远,往右前方眺望,你会见有一座浑圆如巨石的小山突兀而起,光秃秃不长草木.石山之阳楼房密匝,炊烟缭绕,鸡犬相闻,这就是石下村.今天我们却是说说村头那座已显荒凉的古石桥"复昌桥",以及和它引出的老故事.
 

 
石下村刘维嵩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增城市新塘镇石下村有人口2000余,有刘姓和陈姓,其中刘姓占了八成多,陈姓占了二成.据刘栋辉老人介绍,南宋绍兴年间族人刘旭从南雄珠玑巷来此开居,距今已有800多年.到了明季,石下村刘氏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刘旭九世孙刘维嵩于隆庆二年(1568)高中戊辰科进士,是增城县自明弘治以来继湛若水,胡庭兰之后的又一名进士,石下村刘氏于此大盛.刘维嵩官至大理寺左评,生前身后的名位功业都逊于湛若水,胡庭兰两位前贤,但也足以显亲扬名光耀乡梓了.
 
石下村挂绿树比起现有的增城挂绿树还要早
 
          村民们现在说起他们的这位祖先时依然一脸自豪.让他们自豪的还有村里流传的最早的挂绿荔枝的传说,比起现有的那棵著名的增城挂绿树还要早.这一点村民们都深信不疑.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吴老伯把大家领到一个水塘边,指着一处空地说,这就是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提到的挂绿荔枝所在的地方.至于他本人也没见过这棵树.记者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挂绿荔枝确实原产于新塘镇,其后才向增城市其它地方推广的.
 
刘镇西为香港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
 
          1993年版的《增城县志》记载:"复昌桥,位于新塘石下村.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是一座墩,一拱孔,两头平梁式的花岗岩石桥.复昌桥长24米,宽2.8米,桥两旁镶嵌石栏板,左右各23块,上雕刻有龙凤图案,栩栩如生,很有艺术价值,是增城县内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石桥建筑.".侨居香港多年,现在新塘镇家乡安享晚年的刘栋辉老人谈到复昌桥时特别提到了刘镇西这个名字.他说刘镇西贵为香港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是当年香港商界和金融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非常热爱家乡,修桥补路善待乡邻,做了不少好事.复昌桥就是在他倡导和主持下建造的,他还带头捐赠白银300两.
 
刘镇西还重修了石下村的石溪古庙
 
         另外他还重修了村里的石溪古庙,为自己建了一座面积有近400平方米的宅院,号为"石室".这两处都还完好,均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古庙的牌匾上有"清光绪戊戍年春正月"字样,让人立刻联想到清末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也算是历史的巧合.复昌桥的所在是石下村门前的官湖河故道,当年村民凭这道桥出入非常方便,解放后官湖河改道,桥也就废弃不用了.由于桥造得坚实,虽经百年风雨仍保存得相当完好.
 
石下村的复昌桥还差点给日本人拆了
 
         但就是增城市新塘镇石下村这座复昌桥还差点给日本人拆了.现年84岁的吴贵生老人回忆道,当年日本人打到新塘镇,把他和其他一些村民抓了来拆桥.至于为什么要拆桥,他至今都还弄不懂.吴贵生和他的伙伴们没有办法,只好扛着锄头铁锹来到桥上装模作样,哼哼哧哧地把石头敲得叮咚乱响,拆起桥来.结果鼓捣了一两天却连一块石头也没有拆下来,日本人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复昌桥因而躲过了一场大难.
 
河道整治使3000多亩洪涝地变成了高产良田
 
         解放前增城市新塘镇石下村当地流传的民谣"鸡呵尿,水浸复昌桥.".官湖河故道九曲十三弯,沿岸又是低洼地区,稍雨即涝,洪涝旱灾害频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千百年来周边民众饱受其苦."云到罗浮心就忧","摸鱼挖蚬度三秋"是当时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解放后增城政府重视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对官湖河进行了大规模整治,裁弯取直改道筑堤,使3000多亩洪涝地变成了高产良田.亲身参与了治河工程的刘栋辉老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来仍然激动不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