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规范整治“散小乱”生猪养殖场行动,疏堵结合,在规范整治的同时,建设规范化、现代化生猪养殖场,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优质、安全、绿色的放心肉。俗话说,猪粮安天下。在猪肉价格几乎成为市场物价风向标的今天,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的规划建设、投产时间及猪肉品质一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通过多项审核方能建设
记者2013年5月中旬驱车来到增城首家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广州德盛现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生猪养殖场(以下简称“德盛生猪养殖场”)施工现场。工地上,工人正操作挖机、工程车、运输车热火朝天地施工。德盛生猪养殖场筹建办负责人蔡建勋介绍说:“我们的项目2012年12月底动工,现在开始建猪舍,整个项目预计2013年10月底建成投产。”
德盛生猪养殖场位于增江街大埔围村,投资总额约2.27亿元,占地约600亩,年出栏无抗三元瘦肉型商品猪10万头以上。项目还包括一个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的储备基地,以及一个年屠宰36万头的自动化生猪定点屠宰厂。从规划设计图上,记者看到,德盛生猪养殖场东与博罗县接壤,南临石滩镇桥头村,西与石滩镇岗尾村为邻,北接广汕公路。
“生猪养殖场内多为低山丘陵,自然环境优美,并且远离周边村庄,不会给村民造成环境影响。”蔡建勋说,德盛生猪养殖场从选址到建设,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蔡建勋说,除了投资资金,政府还对生猪养殖场的生产设备、技术力量、人才储备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符合经营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要求方能投资建设。
“政府就怕某一家企业拿了经营权以后又没有能力去办,作出的承诺兑现不了,那样就很被动。为了确保民生,政府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要求高标准建设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德盛生猪养殖场由英德市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德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英德市有7000多亩的养猪基地,是农业部的标准养猪示范基地、广东省的重点生猪养殖场,生产技术和运营经验已经很成熟。
“2012年9月我们在增城的东区、华峰、富民三个市场设了直销点,把母公司养的猪直接供给增城市民食用,增城市民反馈我们的猪肉很甜,味道好。我们直销点的肉每天早上9点多就卖完了,其他的肉档通常都卖到中午。”蔡建勋说,有这样的市场反馈,“我们更有信心在增城建现代化生猪养殖场”。
使用目前世界最好设备
在规范整治“散小乱”生猪养殖场行动中,增城以新型城市化为统揽,引导传统养猪业逐步退出,通过严格限制生猪散养,鼓励、扶持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推动养猪业转向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之路。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是在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促进养猪业的转型升级和有序发展,既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猪肉供应,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猪肉类食品安全问题。
德盛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吸取国内外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的成功经验,邀请全国一流的养猪专家交流,博取众家之长进行总体的设计和施工,既注重内部细节,又注重整体设计。“我们甚至为猪设计了专门的厕所,那是很高级的,把它当成人来养。”蔡建勋说,德盛生猪养殖场的设计在全国属一流.
“生猪养殖场的污水处理系统,周边绿化、美化等等,我们都是请最顶尖的专家进行设计和施工,钢结构、水泥、石灰都用最好的材料,装备方面更是高要求,风机是从意大利进口的,自动恒温系统是从以色列进口的,发电系统是从西班牙进口的,沼气系统是台湾的,我们使用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德盛生猪养殖场将建立“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的循环型种养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零污染、零浪费”。同时,投资1300多万元购置污水处理设备,经处理的水达到二类水的标准,并建立沼气发电厂。
“开放式”养殖人人可监督
作为保障增城生猪供应的重点建设项目,增城市政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督促检查,省市级媒体也“频频”光顾,聚光灯下的德盛生猪养殖场更是谨小慎微,从考察、选址、建设、运营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说到如何确保德盛生猪养殖场猪肉的食品安全,蔡建勋说,可将德盛生猪养殖场的监督机制概括为“两关两检三监督”。
所谓“两关”,即严把设备、仪器质量关,企业使用的所有设备必须核实为合法厂家的合格产品,重点技术设备使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产品;严把技术关,严格按照现代化技术操作标准,严格控制猪舍温度、卫生,猪舍温度常年控制在适宜肉猪生长范围,员工未经消毒不能进入猪舍,“员工的假期是一年集中放假一个月,进场以后不能随意出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