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上旬,广州部分地区先后出现登革热疫情,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2013年10月10日,记者采访增城市相关部门,了解登革热病的危害以及各部门针对该疾病采取的防控措施,指导市民加强预防的知识和意识,上下一心积极防控疫情。2013年10月10日,记者从增城市城乡建设局爱卫办获悉,针对2013年10月上旬周边城市和地区出现登革热疫情的情况,连日来,增城市爱卫办已在增城市范围内开展灭蚊行动,严防登革热发生。 增城市爱卫办:防控重点在于灭蚊 “防止蚊子滋生的最有效办法是把不用的容器倒放、有水的倒干净,菊酯类药物喷杀则是对付成蚊的最好办法。”市爱卫办郭科长告诉记者,目前白纹伊蚊还未产生抗药性,对菊酯类药物较敏感。但若室内或附近积水未清理干净,而一味用药物喷杀,反而会导致蚊子产生抗药性。 郭科长介绍,白纹伊蚊喜欢在白天出没,活动高峰为9时至11时、15时至17时两个时间段。“不管是家里还是室外灭蚊,最好选准这两个时机,不然灭错了‘对象’,也起不到预防登革热的效果。”郭科长告诉记者,自9月18日以来,增城市爱卫办就联同荔城街组织消杀队伍到重点小区、学校、建筑工地、花卉苗圃、荔枝林、废品收购站、废弃旧厂房等“四害”隐患重点场所进行清理和消杀工作。 截至10月6日,共出动消杀6次,出动人员84人次,累计消杀面积达59.1万平方米,消耗药物120公斤。此外,增城市爱卫办将于2013年10月上旬与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学校登革热防控宣传教育,预备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以提高居民、学生对登革热疾病的防控知晓率,提醒居民、学生养成正确的防蚊习惯,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增城市爱卫办提醒广大市民,消灭蚊子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增城市民要注重搞好室内环境卫生,清除各种杂物,消除蚊虫孽生场所;水生植物每隔3—5天要换水一次,并将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壁清洗干净,或改用沙子养殖;保持庭院排水沟渠和沙井畅通,房前屋后的盆罐应清理或倒置存放,防止积水;安装纱门和纱窗,防止成蚊入侵,也可使用电蚊拍等工具进行灭蚊。 增城市疾控中心:做好细节,可防可治,不必恐慌 针对登革热疫情,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登革热传染性是不是很强?”“这病难治吗?”“感染了登革热怎么办?康复后还会传染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疾控科负责人黎科长。 “登革热并没有市民想象中的可怕,只要弄懂它的传播方式,要预防其实不难,增城市民不必恐慌。” 黎科长介绍,登革热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是蚊媒传播,只要能避免“毒蚊”叮咬,就可避免病毒感染。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的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确诊,遵照医生嘱咐治疗,不可擅自乱吃退烧药,以免加重病情。一旦患上登革热,病人家属要在室内外喷杀成蚊,同时清理室内外积水容器,保持环境卫生,消杀蚊子,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