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荔城街和增江街周边的市民对蕉石岭历来都有特别深的感情,登上蕉石岭,可以鸟瞰增城的全貌,可以欣赏蜿蜒南去的增江。在崇尚健康的今天,登蕉石岭者更是络绎不绝。蕉石岭,顾名思义就是多石头。但这些石头是怎么来的?说来话长,这要牵涉到三个神仙。 据说在晋朝,有个叫葛洪的道士,落脚在罗浮山炼丹,到120岁时修道成仙。一日,他云游到河南省地界,见到一个放牛仔,觉得其很有慧根,便收为徒弟,带回罗浮山。这便是黄大仙。在葛洪众多的弟子中,黄大仙最聪明,深得葛洪真传,年纪轻轻就炼成仙身。 其实,仙和人一样,少年得志都免不了会心高气傲、心浮气躁。一天晚上,黄大仙登上罗浮山的最高峰飞云顶,准备好好欣赏罗浮山的风景,但此时此刻,他感受到的只有呼呼的山风和风吹树林的声音,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怒吼。扫视四周的山下,到处是乌灯黑火,杳无人声。 黄大仙成仙还不久,还有点留恋人间的热闹,不免生出几分惆怅。再往西望,宽阔的增江仿佛天上的银河,蜿蜒曲折,河的两岸灯火辉煌,倒影在水中闪闪发光,十分迷人。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酒楼歌肆,好不繁华。天堂,简直是人间天堂!他对增城是熟悉的,曾经常随师傅去替人治病,增城荔枝也吃过不少。 “何不将增城搬到罗浮山下?”他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对!搬过来,我就不会寂寞了。”黄大仙擅长飞沙走石,说做就做,他用法术搬来无数的石头,布成“金牛阵”,洒过清泉,然后焚香念经。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石头都变成了牛,黄牛、水牛,数也数不清。自己则化成长须老翁,手握长鞭,一声吆喝,便浩浩荡荡向增城奔来。 说来也巧,刚好这时何仙姑回乡省亲,见此情景,知道有人想“搬”自己的家乡。于是降下云头,化成村姑,挡在路中,牛群被迫停了下来。黄大仙上前作辑:“姑娘,为何挡我去路?”何仙姑说:“你要干什么?”黄大仙老气沉沉地说:“我赶牛到增城卖。”何仙姑很生气,一语道破:“你赶的恐怕不是牛,是石头吧!”黄大仙知道天机已泄,遇到了对手,但他不甘心,想强闯过去,何仙姑则牢牢地挡在路中。 双方僵持了半日,黄大仙毕竟成仙不久,法力比不上何仙姑,于是一个转身,化为一阵清风,垂头丧气地飞回罗浮山的道观中。而那些牛,一下子恢复了原形,乱七八糟地堆积在路中,形成了一座高高的石山,挡住了太阳,堵住了往东的去路。何仙姑不忍心看着家乡见不到早晨的阳光,打算把石山搬走。但她不擅长飞沙走石,不可以一下子将石山搬走。 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施各法,各有各精,她擅长的是把水变清、把树变绿、把人变勤、救苦救难。怎么办?那么多石头又搬到哪里去?那时,增江的下游以及与东江连接的地带,是一片茫茫的水泽,无人居住。何仙姑决定把石头搬到那里。她解下身上的绿丝带,轻轻一拂,搭在一块石头上,再用力一揪,石头便飞上天空,向着南方飘去,一块、两块…… 在空中画出了一道道弧线。增城的老百姓见了,都觉得好奇,议论纷纷,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彩虹。一直到月亮高挂中天,石头已被搬去大半。但何仙姑累了,一不小心,一块特别大的石头扯断了绿丝带,重重地跌落,何仙姑的手被擦了一下,渗出了鲜血。血一滴一滴地滴到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很快变成了红色。 沿着东江两岸,有几个以“石”命名的镇:石滩、石碣、石龙、石排、石湾。为什么这么巧合?其实就是因为何仙姑搬来了石头,把这一带的水泽变成了田野。据说在增城石滩火车桥附近的水下有一条红色的石脉,一直延伸到东莞石龙镇。这条石脉是动不得的,曾经有人想开采石料,结果造成翻江倒海、洪水滔天,淹死了很多人。 当年建火车桥时,施工人员亦听从当地人的劝告,小心避开了这条石脉。当地人讲,这条石脉浸了何仙姑的血,是有灵性的。因为何仙姑急着赶去白水寨与七仙会合,没能把石头全部搬走,但她基本把石头搬出了增城与惠州博罗间的通道,搬出了荔枝坳下的山窝。还未来得及搬走的石头,则变成了今天人们见到的蕉石岭,高高地耸立在增城的东面。 不知登山的人有没有发觉,在第二层写着“含笑园”的地方有两块很大的石头,那是何仙姑与黄大仙各站一处对峙的地方,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在石头上刻有“仙姑石”、“大仙石”的大字。错有错着,蕉石岭后来竟然成了增城的一处胜景。制造此山的黄大仙后来为当年的鲁莽后悔,及时改过,为增城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自驾游线路:荔新公路—荔城—增江大道中—增江街东湖路—广州蕉石岭森林公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