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血与火的洗礼》之增(城)龙(门)博(罗)的红色故事

13-12-5 11:5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43| 评论: 0|原作者: 黄建平|来自: 龙门县作家协会

摘要: 2010年开始资料搜集、民间考查及口述实录,经过3年多的笔耕运作,2013年11月上旬,由龙门县作家协会编委会编写的《血与火的洗礼——增龙博红色故事》一书终于面世了。这本42万字的红色历史故事,既是对70多年前“增龙 ...
2010年开始资料搜集、民间考查及口述实录,经过3年多的笔耕运作,2013年11月上旬,由龙门县作家协会编委会编写的《血与火的洗礼——增龙博红色故事》一书终于面世了。这本42万字的红色历史故事,既是对70多年前“增龙博”(增城、龙门及博罗)那段辉煌历史的客观再现,又是在吸纳上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一些史料基础上对那段辉煌历史所进行的深度重写。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原则,全面系统地再现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增龙博”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在创作体例上,编委会以正史写作的体例为主,紧密结合“增龙博”地方党组织活动的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做到结构严谨、史料翔实、观点正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文字流畅,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革命历史读物。



同时,编委会又结合纪传体例的特点,为各个革命时期的党史人物立传,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反映“增龙博”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部分烈士战斗光辉的一生,突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革命者的群像。民间调查,口述实录,这是主编们将这本书定义为“客观再现”与“深度重写”的最大底气。

当然,作为历史题材的写作,主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紧紧依托史料,对现存的档案资料进行梳理和重新编写,更重要的是,主编们相当重视每一个历史故事的“源头”,通过到乡野民间调查走访的形式,通过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回忆和口述,对地方党史一些不大清楚或语焉不详或模糊难断的历史记录进行再考证,力求客观准确、生动具体、详尽细致,因而使本书多多少少带有“正本清源”的味道,从而提升本书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

为了破解东江纵队余部的“历史疑案”,龙门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本书主编黄建平两次带队深入增城市和博罗县东江纵队根据地走访调查,终于查明这一“历史疑云”。东江纵队北撤烟台,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同国民党谈判中涉及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为了更好地了解东江纵队北撤的历史,黄建平和郑志钊等人利用节假日前往深圳东部海滨,参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为征集、整理好这一专题资料,还查阅了有关报刊,采访了原东江纵队老战士,获得大量原始材料。东江纵队北撤后,江北地区留下的武装骨干的人数究竟是多少?编委会详细查阅了大量资料,确认为43人,并分别掩蔽在增城派潭、龙门麻榨、博罗小金的深山密林中。通过走访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据其回忆口述,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比较可靠详尽的“还原”。

再通过作家的笔触,让这段历史客观再现在书本中,成为珍贵且不可或缺的历史补白。为了搞清楚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指挥部直属大队在龙门路溪何坑头抗击战的详细经过,黄建平远赴路溪何坑头和麻榨鳌溪,走访当时的地下交通员和烈士的亲属,得到珍贵的口述资料。通过大量艰苦深入的走访,使编委会获得了大量鲜活扎实的史料,从而使这本书突破了纯资料性的局限,达到了资料性、民间考查性与故事性的高度融合。

当然,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编委会在题材的选择和结构的编排上,也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大胆的尝试。全书采用以点写事以事写人的叙事手法,由90篇红色故事构成。每组文章分设小栏目,接述史事,交代结果。写人的设“人物履痕”;交代结果的或写与史事相关的事与人,视情设“链接轶事”或“关连人物”栏目,以便拓宽史料容量,拉近读者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增添亲近感和可读性。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