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荔城镇(街)名字的由来

10-11-2 11:0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098|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政府所在地叫“荔城街”,而“荔城街”没有划分"增江街"以前的名字叫"荔城镇".增城度度有段"古"!目下全国有三个县城镇命名为"荔城镇".广东除增城外没有雷同.还有福建省莆田市的"荔城镇"及 ...
         增城市政府所在地叫“荔城街”,而“荔城街”没有划分"增江街"以前的名字叫"荔城镇".增城度度有段"古"!目下全国有三个县城镇命名为"荔城镇".广东除增城外没有雷同.还有福建省莆田市的"荔城镇"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荔蒲县也命名为"荔城镇",都以当地著名的荔枝命名.1986年,增城县政府呈报"荔城"命名的来由,除上述之外,还有县城西郊的西园有挂绿古树,是清代皇朝贡品,中外驰名.二为增城荔枝历来种植面积大、质量好、品种多,这是命名根据的重要原因.1981年创办"侨刊",为了得到海外人士的支持,刊名要征求海内外人士的意见.信函发至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裔、名人后代、知名人士,寄回来的命名意见,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士不约而同地建议刊名为≤荔乡情≥,可见海外华侨同胞对"荔乡"和"荔城"多么熟识和怀念.
 

(荔城镇的湘江路还保留不少古色古香的旧建筑,印证出荔城的当初的繁华)

          增城县城历来没有镇名,历史上把县城惯称为"街",而且在增城分置出去的县,有龙门(明朝弘治九年,即公元1496年,始析增城上沙乡之西林、平康,开源乡之上金牛、三都组县)、从化(明弘治二年,即公元1489年,划出县内西北部分地区,即今从化县的太平场、神岗、江埔、灌村等镇,此地原属番禺地,因南朝宋元嘉年间,移东官郡治于增城时,在增城县内析置绥宁县.划绥福河沿岸的甘泉都、云母都、绥福都、绥宁都、清湖都及太平场、神岗、江浦、灌村等地域置县,到从化置县时,复划出去),都受"街"名影响,所以龙门县城惯称为龙门街,从化县城称"街口",解放后到撤区改镇时,才将县城改为街口镇,龙门县城为"龙城镇".增城人一直把县城称"增城街"或县城镇.在地名上,把县、城、街三个通名混在一起,没有专名,实在不妥.1986年12月,行政机构改革,省人民政府指令性地指出:全国的城关镇、广东的县城镇,都要重新改名.专名要有历史性、地域性、人文性.经专家、学者提供荔城之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才正式命名为"荔城镇".

          兹根据"荔城"的名字来由,考证如下:增城县记载县城风物"杂俎"的书≤都坊志≥,收藏在宿儒王芥湖家中,书中有一段记述:"增城荔林遍布、荔(果)熟时堆满城,香荔吐芬芳,素有荔城之称".可见,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都坊志≥,已有"荔城"之说;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他的著作中有"荔枝以荔乡挂绿为最,新兴香荔次之".在他的书简里,有"天高云淡荔城清"之说.按屈大均文字记载中,"荔乡挂绿"和"荔城"都指增城,别无他地.距县城东北二十二公里的兰溪村,自古至今,素有荔枝王国之称.这个荔枝村山上有天然荔枝林,古荔枝树四五百或近千年.不求其果,而求其树木,凿通作榨油、榨糖的糖槽、油槽,价值很高.又有新栽荔枝林,一山接一山,一片连一片,一代一代植下来.明朝洪武六年进士、官授吏部尚书的张度,游兰溪村时正是荔熟时节,他说:"兰溪荔熟红似火","丹红源源进荔城".张度说的"丹红"是指荔枝.
 
         增城市县城附近有荔枝村名叫廖村,当地有句俗言:"荔城荔枝熟,猪婆撑大肚."廖村是南宋进士廖金凰故乡,宋室将亡,他被荐为县令,组织乡勇勤王,保广保县保乡,官授银禄大夫、太尉事等.宋亡后到龙门山区隐居.元世祖忽必烈爱惜人才,遣使来聘,他以诗谢之,诗云:"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后侄儿廖心鉴、廖心月均中举人、当了小官吏,归乡后种植荔枝,为当时附城第一条荔枝村.据≤中国资料卡片≥杂志出版社的资料刊出:"中国名特产之乡(早在清朝)全国评33个乡,其中广东有二乡,排名第四的椰子之乡——海南岛,排名二十三的荔枝之乡——增城县".祖国各地著名"三宝",全国评出十三个省.其中广东的"三宝",居安徽省之下,名列第二位,即"广东三宝之一"象牙、端砚、香云纱;"广东三宝之二"琼州菠萝蜜、增城荔枝、珠江三角洲蚕丝.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