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明朝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湛若水的辉煌成就

14-8-8 07:3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747| 评论: 0|原作者: 陈裕荣

摘要: 湛若水(1466—1560),明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新塘人。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随后拜江门陈献章(白沙)为师,弘治十七年中进士。正德七年47岁时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安南王。历任南京 ...


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湛若水能继承老师陈白沙的遗愿,不遗余力宣扬白沙的学术思想。才入翰林院供职,即与王阳明在北京公开伦学两年,而名扬天下。当时学子不归王即归湛,后来形成王湛两派。由此湛若水即立志以教书育才为己任。所至即建书院,开坛讲学,开创民间办学讲学的新风。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成了国家最高的教官,即向朝廷上《申明学规疏》,提出六项教学改革措施,这些带有民主办学的规则,促使南京太学面貌一新,又建观光馆收纳日益增多的学子,吸引名学者云集南京相与论学。升任北京礼部左侍郎时,又讲学金台,置御史冯恩弹劾不顾。官至礼、吏、兵部尚书时,仍以教学育才为己任,素衣约食,日夕讲学授徒。

75岁致仕回乡后,仍大建书院,终年讲学不辍,直至95岁高年去世。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湛若水是我国教育界中“尊师重教”的典范。湛若水创办的书院,很多是以自己的俸薪建院,买田地,以租谷维持师生食宿和办学经费的。所以称为“馆谷”,“精舍”。也有他的门生弟子、地方官员集资兴办的,如扬州甘泉山馆谷,徽州福山,斗山馆谷,武夷山六曲仙掌,一曲王湛会讲馆谷等。

湛若水最早创办的书院,是西樵山大科书院(正德13年兴建),得师弟赵元默,邓德昌为助教,门生钟景星,杨骥协助管理。令入学生徒先学礼仪,学规而后听课。很快吸引大批学子,后末大科学子霍瑕,号勉衷考中进士,杨骥,杨鸾中举人。次年又在同乡门生伍克刚,刘贤陪同上增城县城,得县丞杨恩,教谕郭安;

青年学子张潮和增城父老大力支持下,湛若水用五百两银子,买下清献坊犀角巷已故千户杨政的宅院,开办“明诚书院”。次年2月,新上任的增城知县朱文简,为明诚书院题匾额。这时湛若水仅是七品编修,二年办两间书院,经济压力是大的,可见其办学的决心。

嘉靖七年五月,湛若水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即在南京开办“新泉精舍”。据《新置南京少宰公宅记》文载:“甘泉于七年以祭酒转南京吏部右侍郎,公则无宅,私则无所与馆。……乃权寓于门人史氏(恭甫)之园,是为精舍”。连宿舍都没安排好,却与学生借房子办学,决心多大啊!

嘉靖15年6月,湛若水转任吏部尚书,此时他已71岁,多次请求致仕不批,回乡讲学的愿望难实现,只好以护送发妻和长子的遗棺回乡安葬的名义请假,而获恩准,即于十月中旬回乡,到家后把一切俗务交待侍妾与大媳妇处理。湛若水即上一别15年的大科书院,与院中师生欢聚。随命多年在他身边的学生钟景星回乡省亲,传讯东莞,博罗两县学子上罗浮山相侯。

11月26自带沙堤乡举人伍訚,上增城县拜会文章知县,次晨携增城一班学子同上罗浮山,28日在冲虚观与曾确率领的博罗学子,钟景星率领的东莞学子相聚,会文论学,选址建书院,这在当时是轰动增、莞、博学子的一件盛事。得博罗文武官员、冲虚观栖霞道长协助,很快选定在朱明洞盖书院,委托栖霞道长和张世武千总抓施工;

又委托博罗县官代买田地,以租谷收入维持书院经费,随即动工,次年秋便落成办学了。当年12月7日,湛若水又与增城知县文章、教谕汤仁、县博伍訚一行,在当地学子梁广明引道下,登上南香山,选定山中莲花洞建书院,为建南香书院,作为71岁高龄的湛若水,竟三次登山,写下三首诗作,可见其办学心切了。

决定兴建朱明,南香两书院后,湛若水又接纳了西洲村陈志刚的建议,在西洲村北甘泉洞建一书院(即今新塘三中校址)。并重修他童年读书的“独冈书院”。湛若水此行回乡,确是大兴土木,十分轰动。因这时他已官居二品多年,经济条件好,他建的并非楼房馆所,是为家乡兴学育才而建书院,可证他多么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啊!

湛若水一生创建的书院多达30多座,有名可考的计有西樵山大科、云谷、天阶馆谷;罗浮山朱明、青霞、天华馆谷;广州的天关、小禺、白云、上塘、蒲涧馆谷;增城有明诚、甘泉、独冈、莲洞馆谷;龙门有龙潭馆谷;韶关曲江有帽峰馆谷,英德有清溪灵泉馆谷(此书院遗址近日才发现,当地政府正在发挖,保护中)。

外省的计有南京新泉、同人,惠化馆谷;江苏溧阳张公洞口甘泉馆谷;扬州城外行窝,甘泉山馆谷;安徽池州九华山中华馆谷;徽州有福山、斗山馆谷;福建武夷山有六曲仙掌,一曲王湛会讲馆谷;南岳衡山有紫云书院(又称甘泉书院),是甘泉91岁时兴建的,遗址至今犹存。这都可证湛若水一生致力于教学育才的业绩。

湛若水是个长寿翁,95岁那年3月初十,还偕门生钟景星、张潮上龙门龙潭书院讲学。4月22日随在广州禺山精舍去世。他一生讲学长达55年,门生弟子多达3900多人。现有名字、史迹记录的就有348人,有官至大学士、尚书、侍郎、知府的,更多的是县令、教谕、训导等学官。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湛若水不但长期讲学、办学,还亲自编写教材。

他任礼部左侍郎时,编了《古文小学》三册。名义上是为太子、王子编的,实质是通用的儿童启蒙教材。推动了幼教的发展。嘉靖皇阅后批示云:“览所进小学,具见忠爱。书留览,礼部知道”。他更多编写的是高级教材,如《春秋正传》、《古本四书训测》、《古大学测》、《古中庸测》等儒学教材。湛若水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现在还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肯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