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新八景,满载荔乡风情

10-11-8 14: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30| 评论: 0

摘要: 增城历史文化丰厚,境内名胜古迹如珠链般点缀,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岭南水乡景色美不胜收。在一个后工业的时代,这些久远的人文风情越发弥散着人文之美和民俗之美。增城山清水秀,田园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增城八 ...
        增城历史文化丰厚,境内名胜古迹如珠链般点缀,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岭南水乡景色美不胜收。在一个后工业的时代,这些久远的人文风情越发弥散着人文之美和民俗之美。增城山清水秀,田园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增城八景”为增城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成为这个城市文化最典型的符号。历代县志所记载的略有不同。据1991年11月重新评定了“新增城八景”。
 


1.小楼仙源
 
    何仙姑家庙,位于距离增城荔城镇9公里的小楼镇,又称何素女故居。该庙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修并建亭立碑为记。清咸丰八年(1858)重修,家庙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仙姑井口径1米,深10多米,水质纯净甘甜。

[仙源奇景]仙姑家庙后面有座山,名“观音山”。山上有一洞,名“黄岩洞”,又名“仙人洞”。登山游洞,可饱览四周田园景色。较为奇特的是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不知从何时起,生长着一棵桃树。这株桃树,根部没有泥土,只靠瓦上积聚的一些尘灰生长,而且从来没有人给它浇水、施肥,今树干直径约3厘米,树高1米,树冠覆盖4平方米。近10多年来,每年均开花结果,多则10多个,少则5-6个,人们称其为“仙桃”。

[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开耀年间(681-682)。传说她因不满父母包办其婚事而投井自尽,但不见尸体,只见其在井边遗下一双鞋。不日,有道士从罗浮山来增城告诉其父母,说素女已得道成仙。素女成仙之事从增城传至广州,广州刺史上奏朝廷,当朝皇帝即赐颁“朝霞衣”一套,并刻碑为记(此碑至今尚存)。后人为纪念何素女,又在其故居遗址建“何仙姑家庙”。何仙姑得道成仙后,何氏乡亲便建庙世代奉祀她。庙不大,香火却很旺,海内外善信都不远万里来此进香。

[盘龙古藤]仙姑家庙以北400米,有株巨大的古藤,当地人称为“仙藤”,因其形状似翻滚飞腾的巨龙,人们又美其名为“盘龙古藤”。据林业专家考察,古藤属蝶花科,学名“白花鱼藤”,是我国稀有的植物。藤龄已有千年以上。古藤主干直径80厘米,延伸跨度30多米,覆盖面积400多平方米。它拔地而起,攀附着一棵老榕,互相拥抱、依偎,犹如巨龙戏凤,叹为观止。
 
2.古海遗踪
 
古海遗踪位于新塘口岸码头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是古代海陆变迁所形成的一座岩洞,为增城新八景之一,名为“古海遗踪”。该地区在古代是海滩地带,几经沧桑,形成冲积平原,原海中岛屿(今海蚀洞所在的小山丘)上的岩石留下许多被海浪冲刷的痕迹,其中一处岩石被冲刷成一个隧洞,学名为“海蚀洞”(当地人称“石巷”)。该洞长20米,阔与高约为2.5米,可容纳百多人,洞顶有狭长的裂缝,能窥望天空。这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大陆沿海最大的一个海蚀洞,它形成于距今约7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红色沙岩、砾岩组成的山丘中,是重要的海陆变迁证据,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研究价值。与海蚀洞洞门连接的是一隅比洞口更高更大的石岩,岩下有石台,犹如神殿,人们便用这一天然殿台建一寺庙,名“倚岩寺”(又称“天后宫”)。寺与洞相连又相通,游人出入其间,别有一番情趣。寺后山丘上还有一亭,名“翼亭”。登亭骋目,浩瀚的东江平原的景观尽收眼底。

3.高滩热水
 
       高滩热水位于增城派潭镇,巍峨的石子岭下、群山环抱之中。共有大小五口温泉井,终年喷出温泉,连队成一线。温泉单井日涌水量超过1000吨,温度高达80多度,经专家鉴定,水中含有硫化氢及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具有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高滩温泉旅游区]高滩温泉旅游区恰好又在广东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南昆山的南麓。它周围的环境也是一派清馨和神奇:北面的大封门水库,湖面宽广,碧波荡漾;南面的石狮岭,象瑞狮喜舞;西边的瀑布从悬崖飞泻深谷;东边的牛牯蟑,是增城的第一高峰,常年云雾绕绕,奇峰陡峭。四周景色与温泉的人造景观,融为一体。现在,高滩温泉旅游区已变成集治疗、保健、旅游、住宿饮食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化的仙境桃源。

4.正果佛岩

        正果佛爷寺位于增城荔城镇东北17公里的正果镇,又名宾佛寺,俗称牛仔佛。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明、清两代重修。佛寺依山而建,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是一座三间三进、抬梁式、硬山顶,歇山顶并兼的古建筑物。前为山门、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宾公佛主殿。寺内雕梁画栋,木雕、砖雕、浮雕都极具岭南建筑特色;寺外,有一座麻石建成的清朝石牌坊。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