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寻找那迷失于历史的增城怀旧荔城街

10-11-9 05:3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98| 评论: 0

摘要: 其实我很怕自己成为增城市家乡的陌生人。因而每次回去看到小城的变化,我都会沿着记忆的方向去游走和感受。印象中,这座小城只有两个方向:东门桥和西园挂绿,始终是增城街人方向感的定格,非常清晰。小城之东有东门桥 ...
            其实我很怕自己成为增城市家乡的陌生人。因而每次回去看到小城的变化,我都会沿着记忆的方向去游走和感受。印象中,这座小城只有两个方向:东门桥和西园挂绿,始终是增城街人方向感的定格,非常清晰。小城之东有东门桥,西有西门商场和挂绿园,这都是有故事的地方。东门和西门的称呼由来已久,据说始于宋代,东西二城门相距大约只有一里。这座小城因一种水果(西园挂绿荔枝)和一位女仙(小楼何仙姑)有关,因而赋名“荔城”.增城街是专指荔城,这一带老街的人说话口音明显区别于广州的白话,称“增城街话”。每逢在外听到类似这口音的“街话”便尤显熟悉,不禁想起荔枝,想起家乡增城。岁月的变迁,东西二边的城市区域象触须不断向四周延伸了去,那些散落在一河两岸东西二边的小城故事,在我的心里逐渐被时间碾成薄如蝉翼却又纹理清晰地镶嵌着。
 

 
          增城街的东边有一河,名曰增江,是东江的支流,经北面的龙门流淌下来。河上枕着一座长长的桥,曰东门桥,从湘江路过了桥的那一端曰增江街,老增城人喜欢称增江街那边叫“隔海”。河的东岸因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那边北靠正果,南下三江,旧时有人民医院、附城中学、陶瓷厂、师范学校、护士学校、体育馆、烈士纪念碑、看守所、砖厂、锅头厂、化工厂、火葬场、西山竹林等物点单位,名字成列在记忆中。现在说起这些搁浅了的名字,感觉真有点“隔海”一般的遥远了。夏天,平静温顺的河水就会突然暴涨,每年都有一二个人遇溺于河边,因此大人们每天出门前都叮咛我不许到东门桥那边去,更不许到河边玩。小时候,记得一起玩的二伙伴在中秋前夕遇溺了,街上站满陪着悲伤的人群,无助地围着哭天抢地的家长;后于1987年春夜我家一位远亲也因感情问题在东门桥的第八个桥桩上跳河自杀了,据说36小时后才在石滩下游的官海浮现;
 
          东门桥是通向人民医院的,往往重病急病都往那边送,母亲又是多病之人每年都要住院,于是常忍受着刀割一样的北风往东门桥去医院送饭成了儿时痛苦的记忆。尽管,增江河有美丽的沙滩西山竹林有美味的沙蚬有龙舟争渡,但河和东门桥承载着很多沉重的往事。小学里有一《河伯娶媳妇》的课文,小孩子的我也以为增江河也是有河神的,大概河神每年都要收去一二个孩子来祭祀,所以,我一直很畏惧这条河,平日活动的范围一般到湘江路东门为止就自觉地往回走了,那些往事已经像河水一样在默默地流淌吧。
 
          后来有位老江湖对增城东西二方向的发展快慢,结合一些现有的景物来戏说了一番,他说,增江这一走廊是很具老增城特色的,现陈列的景物单位就足可演说成一个人一生游走的驿站,从据在中段的人民医院说起:一个人毫无选择地随父母在医院降生了,接着按部就班上了小学、中学,而后各人人生开始分水岭――比如,聪慧之人考上师范中专或往河东就可读增城中学而后即可跳出“农门”;如果选择保家卫国服役的,光荣了的就被镌刻在东边的烈士碑上供人凭吊百年;最糟糕不济的一类就是被押进体育馆宣判死刑往北送至刑场后直接送火葬场烧了;而修德慈善之人可往北有正果千年古庙修炼......但无论尊贵还是平凡之人,到最后都会被送到东北面的火葬场化为灰烬……反正,“隔海”这边可满足各色人生的流程编排了。他说得有点玄虚了,人生之选择何止这三四条路?大多数人均是踽踽而行,平凡地活着,沿着轨道去完成既定的人生作业就是认真负责之态度了。
       
           小城的西边有一老店西门商场和旧市场,旧日整个镇上的人都去那里购买日常用品,每月一、四、七为墟日,西门便是全镇最热闹的地方。乡下人家都拿着各式土产在此出售,偶而还会见到本地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人穿着绣着花边的黑布衣,挑着自制山茶叶山兽在街道上一路叫卖,或是看见水上疍家渔翁背着鱼篓牵着后背挂一圆球的疍家小孩来卖河鱼。对这二类人感觉很神秘。放学后遇到他们便会和小伙伴们悄悄地跟在后面走一段路,他们发现我们的尾随,便转过那张晒得黑黑的脸露出善意的微笑,我们便不好意思地散了,而后又继续跟随他们。实际上我们小孩子觉得好奇神秘的就是误传他们家坐的凳子都留有一个窟窿,据说是屁股后长有尾巴便于藏起来,这传言于小孩子是多么不可思议啊!长大后和一些畲族人说起这个大家都笑得不行。其实,畲族人住在增城东北正果一个叫兰溪的地方,是增江的源头,山高林密,堪称增城的九寨沟,我一直想着“兰溪”的名字该是因溪边遍布着馥郁芬芳之兰草而来的,他们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由此,我感觉到家乡的丰富和辽阔。

    
           象很多城市风韵和故事总是从一些老街古巷延伸出去的,小城的东西横贯着的那条长街——中山路也是记忆中最热闹的,城里最主要的商店都设在这条四五米见宽八百多米长的街道上了,旧日有国营理发店、照相馆、新华书店、冰室、邮电局、戏院、德兴隆酒楼、糖烟酒杂货铺,还有挂着巨幅毛主席画像的文化馆——人们简称其为红太阳,增城话讲“响红太阳咯边”就是说在文化馆附近。街道两旁有年代久远的木板骑楼,表面已褪成褐黑色,显得有些幽深味道。小时候走过骑楼,母亲会拉紧我的手,不断加深印象解说哪一座骑楼里面曾在文革批斗某人跳了楼,哪一家的疯婆子被母亲强制拉出来晒着太阳,哪家有一发麻风的被送去石滩集中治疗……那时实在无法想像那些类似文革批斗麻风病之类的情景,感觉是阴森的。
 
          当太阳斜照到那排路两旁的木楼上,也到了黄昏放学的时候,记得第三间骑楼下有位沉默的老人弓着腰晾晒他的一些字画,一边用一把诸葛亮的羽扇在生炉火并不断地咳嗽,旁边有他洗刷痰盅的超肥老婆不时大声小声地数落着他,老人却始终沉默不语,也许已习惯了她的数落了,我和同学背着书包很认真地看着这老街的生活场景,曾小声议论着大家都缺吃少穿的那老头的老婆何以长得如此满身肥肉啊……满脑子是象动画片樱桃小娃子式的想法。其实,小孩子的记忆就是由无数的稀奇古怪拼凑而成的。现在这老街的两旁的部分木板楼还保留着,多数已经粉饰包装改头换面成商铺了,象衰弱的老人伫立在繁华的街头,兀自地看着岁月在车水马龙间流逝,不知昔日那位沉默的老人和他那些发黄的字画在哪里了……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