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明朝文学家屈大均和增城新塘荔枝的渊源

10-11-10 04:2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38|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屈大均到增城新塘食罢荔枝后送给新塘友人以下五律诗:“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向新塘去,须乘挂绿时。舟从黄木口,路指祝融祠。君已家园摘。倾笼赠不辞。诗人还在诗中自注:“新塘多美种荔枝,最近熟者挂绿。从 ...
纵观历史,你知道谁是增城荔枝新塘古代最杰出的宣传者吗?他就是岭南三大家之一、《广东新语》作者、清初番禺人屈大均。“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向新塘去,须乘挂绿时。舟从黄木口,路指祝融祠,君巳家园摘,倾笼赠不辞。”这是屈大均到增城新塘食罢荔枝后送给新塘友人以下五律诗:“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向新塘去,须乘挂绿时。舟从黄木口,路指祝融祠。君已家园摘。倾笼赠不辞。诗人还在诗中自注:“新塘多美种荔枝,最近熟者挂绿。从吾家沙亭至彼采摘,才半日程耳。”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番禺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清初(1650)清兵陷广州,屈大均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著作有 《翁山诗外》、《道授堂集》、《翁山诗略》和《广东新语》。让我们翻阅《广东新语》,看看屈大均对沙贝(新塘旧名)的描述:

 “ 甘泉湛公,世增城之沙贝。前对虎门,为山水汇会之区。语日‘山川育灵’,不其征欤?大抵中原之山,至岭而穷,至虎门而益穷,其水亦然。然而穷之所在,大通以之。予尝欲移居沙贝,以翕受地灵;且所产多荔枝异种,与香柚、甘蔗之美,实野人乐志之胜区也。况予沙亭乡去沙贝仅五十里,扁舟乘潮,半日可至。沙贝在扶胥之北,沙亭在南,或渡江先至南海神祠,从洞外东行三十里即至。有湛子钓台,在于江曲;五湖烟水一亭,在于林间;前贤之流风,悠然其未远也。”

 屈大均熟悉新塘,了解新塘,在《广东新语》中,还有很多关于新塘的章节。一个外乡人,不但对新塘的先贤,新塘的地理优势,新塘的物产、交通、名胜了如指掌,而且公开表明“欲移居沙贝”,可见其对新塘的感情多么深厚。屈大均常与挚友陈恭尹一起在新塘活动,或约友聚会,或品尝荔枝,写下很多诗文。例如《尚书怀》“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

屈大均的诗歌有大量以荔枝为题材的作品,仅七绝《荔枝词》就有54首。品读其中两首,他与新塘荔枝的关系便可见一斑。"东洲烟水接西洲,载出离支万斛舟。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侯。"诗人到了新塘东洲西洲一带,亲眼目睹荔枝的丰收景象;于是把自夏至秋饱食荔枝视为最大乐趣,再也不追求高官厚禄了。"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挂绿,原产增城沙贝四望岗,因产量少而少人知,但由于屈大均等名人的介绍,增城挂绿竟一跃而名闻天下了。

让我们再看看他在《广东新语》中对新塘荔枝的描述i “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土黄润多沙,潮昧不到,故荔枝绝美。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香、味迥异他县。好事者当来成熟时,先以兼金购之,乃得。其状元红等,贱如菽粟,岁收数千万斛,贩于他方。”屈大均用一个“最”字对新塘荔枝的品种、品质与产量作了高度的评价,加上陈恭尹、朱彝尊等文人学者的推波助澜,于是,品荔的、贩荔的都鱼贯而来,新塘很快便成了闻名遐尔的荔枝之乡。

 “岭南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新塘为屈大均创作荔枝题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客观素材;与此同时,屈大均写下大量关于新塘和新塘荔枝的诗文,既繁荣了新塘的文化事业,又促进了新塘荔枝生产的发展。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屈大均对新塘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屈大均不但通过作品描绘了新塘的荔枝市场,而且贩卖过荔枝,直接实践了刚刚萌芽的新塘商业经济活动,为新塘成为珠三角的商品集散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塘已成为广州东部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地区。我想,诗人屈大均是个有功之贤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