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论文:荔城成为增城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已影响着增城生活的每个层面(3)

16-8-10 05: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01| 评论: 0|原作者: 危行言孙

摘要: (接上文) 2.3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几度浮沉近代以来,由于政策因素、土质变化、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等原因,广东许多地区如茂名、顺德、佛冈、澄海、潮安、宝安等地的荔枝逐年递减,但增城仍是广东荔枝生产主 ...
(接上文) 2.3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几度浮沉

近代以来,由于政策因素、土质变化、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等原因,广东许多地区如茂名、顺德、佛冈、澄海、潮安、宝安等地的荔枝逐年递减,但增城仍是广东荔枝生产主要产区。近代增城荔枝的栽培面积继续扩大,由县境中南部延伸至北部,品种约25个,贸易量巨大,已经成为增城出口的最主要农产品之一。民国初年增城荔枝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中南部,据谢申1936年的《增城县土壤调查报告书》所载:“县境中部与南部出产(荔枝)最多,北部极少。”

至1945~1948年何立才纂《荔枝栽培学》调查所得增城荔枝产地已经向北部延伸,增城荔枝主产地为:“福和、廖村、正果、腊圃、永和新塘、来安市及葫芦岭一带。”其中正果和腊圃都位于县境北部。到1949年,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荔枝种植面积为22600亩,约45.2万株,总产量106706担。且此时增城荔枝品种已经多达25个,几乎已经涵盖了岭南的所有荔枝品种。

这一时期增城荔枝的贸易量也是巨大的,已经成为增城出口的最主要农产品之一,年出口量达三百万斤至四百万斤,产值仅次于谷米,达到3900万元至5200万元。荔枝贸易的形式有县境内的鲜果销售、境外鲜果销售及干果销售。此时广东农学工作者也已经认识到荔枝是岭南独特的佳果,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所以专门关于荔枝的调查研究著作颇多。

对种植荔枝的土质要求、栽植方法、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气候对荔枝产量的影响、荔枝的病虫害防治、荔枝的保鲜与加工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开始慢慢渗透到荔枝生产上。这给荔枝生产技术从传统向近代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新中国成立后荔枝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城荔枝本在原有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但后来因政策失误,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造成荔枝产区缩小,产量降低。从1949年~1953年,增城荔枝栽培面积没有变动,都保持在22.6千亩,1954年略有减少,为21.4千亩,1955年开始增加,当年新塘区全区四乡就有荔枝53000株,约占全县22.3%,产量约50000余担。到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41831亩,约84万株。

但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经济决策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错误。在农业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伐木种稻;在分配制度上,搞“一平二调”,使绝对平均主义肆意蔓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掩盖下,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增城荔枝生产也随之下降:1958年荔枝栽培面积23.95千亩,比1957年减少近18千亩,1959年又减至20.24千亩,这一栽培面积一直保持到1961年。

1962年针对“大跃进”以来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中央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强调集中统一,克服了困难,经济很快得到恢复,效益逐步提高,增城荔枝生产也有了转机。1962年荔枝栽培面积增加至27.57千亩。1964年夏天,增城县果科所首次使用营养杯培育了大批荔枝种苗供给各公社种植。1965年全县村村大种果树。

仙村巷头在村后山凿石填土种荔枝1200株;新塘南安在陈家林开荒600亩,种荔枝1.2万株;县城干部职工在荔枝坳开荒200亩,种植荔枝4000株;各公社、果林场纷纷种植荔枝。当年的荔枝栽培面积达24490亩,约49万株。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策失误和缺乏荔枝栽培技术,荔枝生产出现倒退。

1958年大跃进时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错误思想蔓延,有些地方在平原荔枝园实行“果稻间种”,意欲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产量。1969年,三江镇沙头村在200多亩的荔枝园中造田种水稻。但此举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结果荔枝因树根常年水浸而枝枯叶黄,树下种稻的产量也甚低,根本达不到稻果兼收的目的。

1973~1975年连续兴起的“路线教育”、“批林批孔”“农业学大寨”等运动,一再强调以“阶段斗争为纲”,不断揭发批判“资本主义”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制定各种“限制资本主义”的措施,其中就有规定不准农民在自留地种植经济作物,每户农民最多留1株“自留果”。1975年,福和公社制定的“限制资本主义”措施中规定:农民屋前屋后的果树,除已挂果两年以上的外,限期砍掉。

许多种植在田边、村边、圳边开荒种植的果树也全部在这一时期被砍光。荔枝栽培面积减少至16785亩。加之,在这期间,到处“农业学大寨”,在“想大的、干大的”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一股以改河、裁弯取直等为主的治河热潮。治理水利本是利于发展农业的举措,但在治河过程中也损毁了一批荔枝。1975年,增江初溪河段裁弯取直砍掉荔枝927株。西福河多段改道,共砍荔枝600多株。此外,农民缺乏荔枝栽培技术,粗管、失管、只摘果、少施肥,致使树势逐年老化,减产减收。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