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一大早,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社区的法制宣传栏前,增城区法院工作人员和居委干部刚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贴上,就有不少街坊上前驻足观看。2016年9月上旬,拒不执行法院裁决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随着区法院工作人员的足迹被张贴到辖区11个镇街的284个村居,“老赖们”再想“窝”在家里躲风头也难了。 “老赖”名单贴到11个镇街284个村居 当天9时许,街坊廖先生站在朱村社区居委会的法制宣传栏前仔细查看“老赖”名单。“我现在才知道,欠债不还钱还会上黑名单。”廖先生说,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增城区法院在村居曝光“老赖”名单的做法很好,不仅能时刻警醒街坊要讲诚信、守信用,还会让“老赖们”颜面尽失,迫使他们早日还款。 增城区法院将“老赖”名单张贴到村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增城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永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增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其独特的地域发展特点,城乡结合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前,增城区法院虽已将“老赖”名单在法院官方网站和新闻媒体予以通报,但大多数街坊对此还是比较陌生,也不会形成关注的热潮。 如今,增城区法院将“老赖”名单张贴到各个村居,采用最直观的宣传模式,让街坊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增强街坊的切身感受,既可起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又能广泛发动街坊,让“老赖”在街坊面前无所遁形,利用街坊的“洪荒之力”,打赢这场严惩“老赖”的攻坚战。 记者了解到,此项活动是增城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增城区法学会联合举办的,主要模式是“你搭台来我唱戏”,借用区司法局设置在每一个村居的法制宣传栏,由增城区法院出资将“老赖”名单制作成大幅海报,张贴到辖区11个镇街的284个村居,完成了增城区无遗漏全覆盖,实现了“村村贴老赖,行踪无遁形”的目的。此项活动约半年开展一次,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次,制作张贴“老赖”名单海报568张。 95名“老赖”迫于压力主动要求还钱 “总体而言,街坊对我们的这一项活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有‘老赖’看到名单后迫于压力主动打电话要求还钱。2016年1—7月,就有95名‘老赖’主动还钱,比2015年全年增加了32%。这说明,这项活动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刘永浩说,接下来,增城区法院将继续坚持这一做法,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还将深化探索“老赖”名单公布的方式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和联动,形成打击“老赖”的有效合力。 据悉,失信被执行人就是俗称的“老赖”,是指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013年10月1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增城区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汇总,纳入最高人民法院的系统,向社会公布。同时,增城区法院还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通报“老赖”名单; 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策扶持、交通出行方面对“老赖”予以惩戒。惩戒措施主要有三类:1.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2.信用惩戒,限制“老赖”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3.资格限制,“老赖”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这样让老赖无所遁形 老赖,即中国对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的俗称。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全国法院已公布老赖达302万人。这些人,相当一部分虽然债台高筑,却依然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而被欠债的如农民工、交通肇事案的受害人,因为工资和赔偿款等被赖,连生计都难以维持。有些公司甚至被老赖生生拖垮,倒闭破产。老赖们不仅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还挑战社会诚信底线,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必须给予严惩。 而杜绝老赖,则必须从源头上铲掉滋生和繁衍老赖的土壤。首先,老赖的存在,是由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杀熟而不讲规则和信誉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社会成员缺乏诚信意识,导致“借钱的成了大爷,讨债的成了孙子”。正因为中国还没有完备的信用征集及惩戒体系,失信者不能得到应有的惩戒,违约成本太低,故而老赖横行。 其次,老赖泛滥的原因,还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的非规范运行有关。很多老赖动辄欠下数千万、上亿,本身就与贷款时走的非正常途径有关。如果既有的规则能够得到贯彻,信用评估体系不受外力特别是权势、利益的影响,很多老赖就不可能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也就不可能出现大批量的赖账。因此,治理老赖要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是惩戒老赖的锐利武器。 目前,已有多部委联合发文“捉老赖”,通过各种限制手段让老赖无处安身。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社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特别是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依法惩治老赖不光是法院的职能,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既要完善相关法规,卡住老赖通过离婚、诉讼等转移资产的通道,又要完善执行机制设计,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杜绝老赖逍遥法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