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商务情报 查看内容

增城区石滩镇的如丰果子调味食品厂 诚信立业三十载 匠心传承广府味

16-10-11 15: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02|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社会心态越来越浮躁的今天,要将企业做强,很难。而要想将企业做长,则难上加难。1986年,广州市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刘剑波的率领下,在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白手起家,胸怀 ...
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社会心态越来越浮躁的今天,要将企业做强,很难。而要想将企业做长,则难上加难。1986年,广州市如丰果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刘剑波的率领下,在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白手起家,胸怀着“诚信经营、匠心传承”这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不忘初心,对现代“工匠精神”进行了活色生香的注释与演绎,凭借着一个又一个“舍我其谁”的产品,使其成为岭南酱菜文化名副其实的传承者和守望者。“如丰”30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如丰果子调味食品公司在董事长刘剑波的率领下白手起家)


诚信立业三十载

“如丰”,“首信”用我!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企业,都离不开“诚信”,而这正是“如丰”成功的法宝!2015年,在广州市老字号协会与《广州日报》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广州手信”微信评选活动中,“如丰国味威礼盒”以最高的得票率成为“广州十大手信”之首。很多人都在追问:“首信”,为什么会是“如丰”?众所周知,要将产品做成广州的“手信”,很难,更不说“广州十大手信”了。目前,广州一共认定了4批“广州十大手信”,涉及66家生产企业的154个产品。

而能跻身“广州十大手信”的,很多都是“广州老字号”们的“拳头产品”。其实,早在亚运会前,广州就曾票选过“最受本地街坊喜爱的广州手信”。入选者都拥有“十八般武艺”,而且均为“广州血统”并“身怀绝技”。那么,“如丰”为何能成为“广州十大手信”之“首”?“如丰”旗下的“国味威”与“如丰”两个商标的系列产品——从“特曲头抽”、“白米醋”、“白糖荞头”到“冲上云霄”、“甜酸五柳菜”、“香辣萝卜”等,早已成为广州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可以说,“如丰”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口碑是吃出来的。这么多年来,“如丰”荣获过很多荣誉,在刘剑波心目中,份量最重的就是《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如丰”已连续16年荣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在他看来:酱菜是一种“边缘化”的东西,要做出名堂来,既要有恒心、信心与耐心,还不能太贪心。否则,就是给你配方,你也做不出同样的产品。就算做出来,迟早还是得关门。不要说做30年,哪怕是3年,也不一定守得住。

没有好的人品,不能做出好的产品。“我们的‘特曲头抽’,一瓶卖到几十元,这样的产品就一定要有相应的‘含金量’,要让消费者得到一种超值的享受。如果整天想着偷梁换柱、投机取巧,人家上一次当,企业的就会信誉扫地。所以说,做企业、做产品,凡事都不要太算计。”刘剑波说。同样是在2015年,“如丰”旗下的“如丰食品”、“国味威”(国际注册)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央视网商城入驻品牌”。自2015年5月起,“如丰”的各式调味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据说,整个中国调味行业,只有5家入选。每一家,都要经过层层筛选。“央视网商城”作为一个超级线上购物平台,其所售卖的食品,必须品质优良(有市级以上著名商标与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而且,一定得“重合同”、“守信用”(经各地工商部门推荐)。正因为如此,有人感叹:“如丰”能成为“广州十大手信”中的“首信”与“央视网商城入驻品牌”,不仅是对“如丰”30年来默默耕耘的鼓励与回报,也是传统岭南酱菜文化的一次胜利!

匠心传承广府味

“如丰”,不忘初心!说到“广府味道”,不能不说“广式酱菜”;说到广式酱菜,则不能不说“如丰食品”。实话实说:如今,在广式传统酱菜领域,“如丰”已经很难找到对手。因为已经没有人愿意像“如丰”那样,用30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专攻与坚守岭南酱菜,传承广府味道。由于它的坚持,最能代表岭南酸甜文化精髓的“甜酸五柳菜”、“甜酸荞头”才不至于成为“传说”;由于它的坚持,象征粤菜“味道之魂”的“糙米白醋”才能重见天日。

作为“岭南味道”的“守望者”,今日的“如丰”,在广式传统酱菜领域已经很难找到对手。据说,在一次政府部门召集的会议上,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的刘剑波语惊四座:“在如今的广东,说到做‘广式酱菜’,‘如丰’已经找不到对手!”何出此言?懂行的人都知道,他说得一点没错。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愿意与他做“对手”!做广式酱菜,出力不讨好,而且风险特别大。大厂不愿做,小厂又做不来。所以,刘剑波早已成为一个寂寞的“苦行僧”。只有他才最能体会到坚守“广府味道”是怎样的一种“酸甜苦辣”!

从1986年创业伊始,“如丰”始终坚持“人弃我取,精益求精”。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很难。比如,“甜酸五柳菜”,堪称“广式酱菜”的经典之作,一直深受广东人喜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如果还是百分百的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甜酸五柳菜”,不仅风险大、成本高,而且回报慢。所以,很多调味品企业只能忍痛割爱,选择放弃。

再如“甜酸荞头”,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乳酸、果酸发酵,比做“甜酸五柳菜”,不仅更累、更繁琐,而且风险也更大。因为它是典型的季产年销产品,腌制的时间长,风险大,回报慢,稍有疏忽,便血本无归。既然如此,“如丰”为何还会义无反顾的坚守传统制作工艺——“咬定青山不放松呢”?难道他就不怕亏吗?

这正是刘剑波的过人之处。他说:“广式酱菜”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副食品,如果我的产品失去了岭南酱菜独有的韵味,人家根本就不会想起你。但正因为传统“广式酱菜”不好做,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所以,只要我们精益求精,将传统工艺发挥到极致,做出来的产品就不愁没有销路。事实证明,30年来,“如丰”因为守得住寂寞,最终成为“广府酱菜”的代表,从而赢得了市场、赢得未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龙村的张武章和姚小慧
  • 不只是牛仔服装名镇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