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既有近五百年的刘氏宗祠 也有六百年的舞火狗习俗

16-10-18 08:1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477| 评论: 0|原作者: 安石榴

摘要: 在广州,以一个自然村独有的民间习俗而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远近皆知的,除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流传600多年的“舞火狗”外,其他恐怕难以数得上来。作为一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麻车村古迹众多,至今还 ...
在广州,以一个自然村独有的民间习俗而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远近皆知的,除增城区石滩镇麻车村流传600多年的“舞火狗”外,其他恐怕难以数得上来。作为一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麻车村古迹众多,至今还保留着近500年的刘氏宗祠、文笔塔和近400年的尚书祠。


(增城四大祠堂之一,始建于1559年的刘氏宗祠)


南宋开村,明代建一祠一塔对应成谜

今天的麻车村,是方圆少有的一个大村庄,行政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万人,村民大多姓刘。据介绍,麻车村自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开基,其始祖刘季一从番禺刘村短暂迁至洪园头后,又向东迁至增城石滩,拓荒麻车。再往上考究,麻车始祖刘季一,是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的汉明公的曾孙,据传汉明公奉命来粤,看上了古番禺这块风水宝地,遂择地而居,因而有了刘村,其后在粤地开枝散叶,麻车刘氏即为其中的一枝。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开村已300年的麻车村人丁兴旺,生活富足,刘氏后裔共议建祠纪念先祖,于是在村中兴建了刘氏宗祠。在刘氏宗祠兴建期间,又有族人提议在祠堂大门正对约一公里的周姑岭上修建一座文笔塔,祠塔对应,寓意祖泽留荫,文华光彩。这一祠一塔果真创造了奇观,据说文笔塔建成后,每年夏至之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塔上,塔影就会落在祠堂前面的池塘上,塔影中的水影再反射刚好照进祠堂后殿神龛。

这是一个神奇且具科学的现象,有人认为足可看作建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其时还撰写有一副对联,至今仍悬挂在祠堂的大门两侧:“高标塔笔千重秀,远照黎灯万世光”,可见建塔时对这一现象是有预知的。麻车村人才辈出,历代共出了一名进士、二名举人、十几名秀才,至今刘氏宗祠前面还保存着四对寓示功名的旗杆夹。

刘氏宗祠和文笔塔建成后的第三年(1662年),麻车村刘氏又合议在宗祠的左侧建一座尚书祠,以纪念番禺刘村的远祖汉明公。据说自麻车开村后,每年九月,村人都要回刘村祭祖,尚书祠建成后,就改为每三年回刘村祭拜一次,延续到民国,渐渐就不定期了。

刘氏宗祠,可媲美陈家祠的瑰丽建筑


始建于1559年的刘氏宗祠,曾经历过1932年、2004年、2008年的三次维修,为目前广州地区年代较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宗族祠堂之一,属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颇具特色,工艺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有专家认为,其在灰雕、石雕、木雕以及图案装饰等造诣上,某些程度上可与广州陈家祠媲美,而其最初建成的时间比陈家祠则要早上300多年。

刘氏宗祠建筑面积1592.5平方米,五间四进,由正祠和左右衬祠组成。祠前有阔、深各20多米的院落,总占地面积2082.5平方米。全祠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石脚墙。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整座祠堂屋脊、檐板、廊架、梁柱之上,处处可见精致细腻、工艺考究的雕塑和镂刻;

造型丰富、图案多样,人物、动物、山水、花草、瓜果等雕塑和图案无所不有,呈现出琳琅满目、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屋脊上的灰塑,壮观奇丽、构造丰富、色彩鲜艳,组成一幅幅惟妙惟肖、寓意鲜明的立体图画。这些,都称得上是富有传统精髓,在今天已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据麻车村祖辈流传的说法,刘氏宗祠的牌匾,实为明代广东名士陈献章所题。

然而陈献章卒于1550年,刘氏宗祠却建于1559年,缘何还能题字?事出有因,原来这块牌匾是陈献章生前为龙门县社潭村的刘氏宗祠而写的,该村刘氏始祖是麻车村始祖刘季一的长兄,因社潭村的刘氏宗祠较小,麻车村刘氏宗祠开光之日,遂将牌匾作为贺礼相送。如果这一说法确实,那么以麻车刘氏宗祠的规模和价值,有一代岭南大儒白沙先生的题匾,也算是适得其所。

舞火狗,“一夜鱼龙舞”的情景转移


“凤箫声动,玉壶飞转,一夜鱼龙舞。”用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词《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来比喻麻车村的“舞火狗”,也许最合适不过,只要把情景作转移即可。麻车“舞火狗”被认为是广州汉人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广州市志》和《广东民俗大典》中均有记载,2007年入选广州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麻车“舞火狗”的民俗,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起源充满传奇性。相传在明代中期,麻车村发生了瘟疫,正当村民面对疫情束手无策时,村里来了一位白发长须的长者,他叫村民用稻草和火芡藤扎成狗的模样,然后在草狗上插上拜神用的线香,晚上点燃香火,举起火狗沿村巡游,最后将火狗丢落池塘中。结果,不但灾难消除,而且人畜平安,庄稼丰收。从此,“舞火狗”便逐渐成了麻车村消灾辟邪,庆贺丰收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延,“舞火狗”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舞动的道具也从原来单一的狗,逐渐添加了龙、凤、麒麟、貔貅、鳌鱼、犀牛、鲤鱼、大象、鹿、蟾蜍(当地称“咸虾”)等兽鱼类型,这些道具寓意丰富,像巨龙戏珠、双凤朝阳、犀牛望月、奔鹿回头、麒麟吐书、咸虾吐日等,无不书出有名,堪称人们生活意愿的集中反映。

据介绍,麻车村流传了几百年的“舞火狗”,在解放前每隔几年都会在风调雨顺时举行一次。解放后,仅在1956年和1986年在村里举行过。1989年,为庆祝建国40周年,麻车村民获邀到当时的增城县城表演“舞火狗”。此后,直到2010年,村里才再次举行“舞火狗”,这也是有史以来最鼎盛的一次“舞火狗”活动,使用了两套共62件道具,当中最大的火兽——龙,长50米,重4千斤,观赏人数达到了15万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